首页 新闻 搜索 短信 分类 聊天 企业

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南风窗预告 > 正文

《南风窗》财经:以新思路扩大内需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2年04月04日 11:51 南风窗
□王东京(北京) 朱镕基总理最近在九届人大五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强调,在当前严峻的国际经济形势下,实现经济较快增长的根本之策,是扩大国内需求。 的确,我们现在所遇到的许多难题,都与内需不足有关。企业亏损如是,职工下岗如是。所以扩大内需,近年来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关注。 那么如何扩大内需呢?有几个问题需要认真研究。 扩大内需用巧劲 最近几年,我们差不多每年都发行2000亿国债,用于基础设施投资。政府通过发行国债,对拉动内需、缓解生产过剩,的确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功不可没。 如何进一步拉动内需,我们还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做文章: 第一,在政府投资之外,刺激民间投资。单靠政府投资基础设施,单打独做,有些力不从心。我们的经济总量太大,用2000亿投资基础设施,需求不能完全带动起来。不妨设想一下,如果我们每年拿1000亿来补充社会保障基金,为改革创造宽松环境;然后用1000亿为民间资本贴息,鼓励民间资本投资,效果会如何?现在老百姓有7万多个亿存款,财政拿出1000亿贴息,至少可以带动1万亿的社会投资,如此以小博大,四两拨千斤。 第二,在基础设施投资中,政府主要投资公共品,其它非公共品,可以调动民间资本去投资。政府直接投资项目,通常事与愿违、得不偿失。以1998年为例,当时我们花2000亿,搞了72个项目,到1999年的5月份,国家财政部和国家审计署联合成立一个调查组,做了一次跟踪检查。结果发现,72个项目当中,有20个项目资金被严重挪用,其中有10个项目,纯属“三边工程”(边勘察、边设计、边施工),西南某省有一个项目,当时申报的时候,预算投资9个亿,到1999年5月,已经投进去10多个亿,调查组问他们的负责人,还需要多少钱,他们回答说不知道,问什么时候竣工投产?也说不知道。真是让人哭笑不得,何以如此?说到底这是一个体制问题。 经济学中有一个基本假定,叫“经济人假定”,说人都是自私的。如果从经济人假定出发,人们花钱办事,一定会有四种类型:花自己的钱,办自己的事,既讲节约,又讲效果;花自己的钱,办别人的事,只讲节约,不讲效果;花别人的钱,办自己的事,只讲效果,不讲节约;花别人的钱,办别人的事,既不讲节约,又不讲效果。不信我们看看,现在房改了,很多人自己装修房子的时候,是不是既讲节约,又讲效果。不久前我去深圳某银行讲学,行长告诉我,他们刚分了房子,到下午3时,有的办公室就找不到人,都回家装修房子去了,行长不让去都去。如果你去买装修材料,建材商跟你说,先生,我这个产品是三等品,但给你开一等品的发票,给你好处费,行不行?你肯定不答应。因为是花自己的钱,办自己的事。这是第一种类型。 第二种类型,花自己的钱,办别人的事,只讲节约不讲效果。我注意到一种现象,现在市场上假烟假酒大行其道,明明知道是假的,就有人愿意买,什么道理?假烟假酒屡禁不止,说到底是因为有需求,有需求才有供给,没有需求,政府不用打假,也没人做假。为什么会对假商品有需求呢?我调研后发现,原来是有人要拿假烟假酒送礼,求领导办事。二锅头档次不高,红塔山也送不出手,需要茅台酒,需要中华烟,可茅台酒、中华烟都太贵,加起来一个月的工资,不经济。于是人们需要假的,反正烟酒是送人的,花自己的钱,办别人的事,所以假不假他不管,酒有没有毒也不管,把领导喝死了也不管。 第三种类型,花别人的钱办自己的事,只讲效果不讲节约,我们经常说,外国人很小气,请你吃饭就点几个菜,弄不好吃不饱。中国人都吃大餐,为什么中国人喜欢吃大餐?因为大餐都是开票的,可以公款报销,所以就大方。美国人是不是真的就那么小气?不尽然。我觉得背后是制度问题,有一次我随中国经济代表团到美国出访,到了休斯公司,遇到一次吃大餐的机会,这顿饭公司可以报销,我发现美国人也是点很多菜,最后吃完了,还继续点菜,要茅台酒,最后打包走了,他们也很大方。 第四种类型,就是传统的计划体制,花的是政府的钱,办的是政府的事,所以既不讲节约,也不讲效果。最典型的是九江防洪大堤,1998年发洪水前,他们向国务院报告,说是固若金汤,可结果洪水一冲就垮了。朱总理很生气,说是豆腐渣工程,王八蛋工程。1999年政府拿钱重修后,又说是固若金汤,等第一场洪水下来,又垮了。这些年,媒体上报道了很多垮桥事件,很多高速公路一用就坏,看看这些桥和路都是谁修的?基本上都是政府工程。如果让民间资本掏钱修桥,政府不用操心,保证不会垮。如果把30年的收费权给他,30年不会垮;50年的收费权给他,50年也不会垮。 上面的分析,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政府要尽量地从直接投资领域退出。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已经明确提出,国有经济要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国有经济只需控制三大行业:第一是安全产业,第二是自然垄断行业,第三是提供公共产品的公益性事业。说到公共产品,很多人以为基础设施就是公共产品,其实,基础设施的概念很大,其中一部分是公共产品,如生态环境、防洪大堤等;另一些则是一般竞争性的,如高速公路、大桥等。政府投资基础设施,只需投资公共品,其它非公共品,则完全可以调动民间资本去投资。 以减税拉动内需 扩大内需,要在两方面使劲:一是扩大投资;一是扩大消费。如何扩大投资呢?现在就要看政府有什么招数,把民间资本请出来。民间资本投资,肯定是要赚钱的。可是现在经济过剩,利润率低,赚钱不容易。如何让企业赚钱呢?政府有三件事可以做,第一政府采购订货。企业产品卖不出去,政府买啊。第二财政贴息,鼓励民间投资。第三就是减税。把税率降下来,企业盈利就会增加。以上三个办法,第一个办法作用有限,治标不治本;第二个办法,对拉动投资会有积极效果,但力度仍不够,只有配合上第三个办法,才能如虎添翼,真正把投资拉动起来。 这几年,为了扩大内需,我们确实增加了政府采购,但对减税,却始终犹豫不决。1998年,税收不减反增,下半年还追收了1000亿。税负过重,不利于发展。前面讲过,政府投资,是花别人的钱,办别人的事,所以政府花钱,肯定不如企业花钱有效率。把企业的钱收到政府手里,也不利于扩大内需。为了交税,企业把流动资金都垫上了,怎么会不影响生产呢?所以扩大内需,必须适度减税。不久前我去华北调研,我感到现在的地方财政,已差不多到了捉襟见肘的地步,越往下越艰难。中央财政每年增加2000亿,而有些县乡,开工资都很困难。这个状况不改变,时间长了势必会影响基层政权的稳定。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这个问题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不过,中国目前该不该通过减税,大家分歧很大。有一种观点认为,中国目前还是一个低税率的国家,因为税收总额在GDP中的比重,只有11%左右,而一般发展中国家,这个比率却达15%,所以据此认为,我们不应该减税。这里我们且不说GDP中的水分,我手头有一份资料,说如果考虑到计算口径的差异,比如把企业亏损补贴、社会保障基金、预算外和制度外收入加上,我们的税收比重,至少在14.5%以上。我虽无法确认这个数字的可靠性,但我感到至少有以下几个情节,值得人们重视:一是近10年来,国有企业产值的比重,已经下降为34%,而提供的税收,却占国家财政收入的71%,这是否意味着我们应该为国有企业减负?二是目前政府正在鼓励投资,可税收方面却在征收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那么我们是否应该减征或停征该项税种,把重复建设的问题,交给行政法规或有关法律去控制;三是政府要拉动消费,可现行对酒类、轮胎、汽车等的征税,税率却很高,那么我们可否考虑,调整消费税目,减征或停征某些消费税。 总之,我们现行的税制,是1994年在中央实行“双紧”政策背景下出台的,现在已经时过境迁,如果我们能够审时度势,对税率适当下调,一定能更有效地拉动内需,国家的经济实力,也将会得到更大的提升。 用增收的办法拉动消费 咱们中国人,历来有节俭的传统。因为长期贫穷,经济短缺,不节俭不行。可是现在不同了,市场经济没干几年,产品就过剩了。20年以前,商品供应不足,买啥都要凭计划,即便买盒火柴,也要火柴票。你看现在,只要有钱,啥都能买到。这就是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的不同。也就是说,我们要搞市场经济,必须要有思想准备,准备与生产过剩长期作战。市场经济,永远都会内需不足,所以扩大内需,绝不是三五年,七八年的事,西方国家搞市场经济几百年了,至今还是内需不足,过剩问题总也解决不了。美国与欧盟、日本等国的贸易摩擦,说到底就是争夺市场,向对方转移过剩。既是如此,市场经济要导致过剩,那么我们的消费观念就得变一变,不变的话,问题会很麻烦。比如说我们的纺织业,2000年,我们压锭1000万,企业扭亏为盈了。假如从明天开始,我们又像南京路上好八连的战士那样穿衣服,新3年,旧3年,缝缝补补又3年。一件衣服穿9年,我们的纺织工业岂不全要关门?所以时代不同了,消费观念要跟着变,该出手时就出手,该消费就得消费。 可人们的消费观念,想变就变得了吗?哲学中讲,存在决定意识。收入就是一种“存在”,收入水平,决定着人们的消费观念。高收入高消费,中收入中消费,低收入低消费。我们要提倡适度消费,就得让人们有相对高的收入。1999年,朱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实行投资和消费的双向拉动。为此,银行出台了信贷消费政策,鼓励人们贷款买房买车。结果呢?人们却并不领情,贷款买房买车的很少。什么原因?因为中国人的收入普遍偏低。有钱的人早就买了房、买了车,没钱的人又怕贷了款还不起,你养一个车要1000多元,养了车还养不养孩子?所以信贷消费,要以较高的收入为基础。有人说,现在消费品积压,是因为中国人太喜欢存钱。的确,存钱太多,会造成消费品积压,可中国人收入如此低,不存钱行吗?比如说你现在每月工资800元,要是不存钱,说不定哪天下岗了,政府给你200多元的救济金,你能养家糊口吗?现在医疗制度改革了,看病不能全报销,倘若哪天生了病,不存钱用什么看病?再有,你儿子想考好一点的中学,结果就差两分,你不拿点钱进得了吗?所以现在老百姓,有100个理由要存钱。收入越低,社会保障水平越低,人们越要存钱。要人们少存钱,惟一的办法,就是提高收入。 中国人要提高收入,现在是最好的时机。过去我们不敢涨工资,是因为商品短缺,担心抢购,哄抬物价。现在生产过剩了,大量商品积压在那里,物价持续走低,我们欢迎抢购,欢迎哄抬物价。物价涨一点,只要不超过7%,绝无风险。去年底我们加入了WTO,WTO给了我们机遇,也给了我们压力。而我最担心的,就是人才。有了人才,什么都好办。可我们的工资水平这么低,要留住人才很难。现在机关里的处长,每月1000多元的工资,外企用1000美元挖走政府一个处长,那是毛毛雨。试想一下,如果我们的人才,都跑到外企里去了,帮助人家与我们竞争,会是什么结果?所以,提高收入,留住人才,是一件举足轻重的大事,关系到中国经济未来的胜负。 去年夏天,辽宁电视台记者采访我,让我从经济的角度,说说中华民族怎样才算实现伟大复兴?当时我讲了4条。第一,中国人出国后,要感到有钱花。现在我们出国,由于钱少,囊中羞涩,总觉得底气不足,自己都缺乏自信,外人怎么看得起。俗话说,财大才能气粗。没有钱,凭什么趾高气扬啊?等将来有一天,中国人出国不再为钱犯愁,到那个时候,我们就实现伟大复兴了。第二,在欧美市场,到处都卖中国的高科技产品。现在我们出去看,到处都是中国产的鞋子、袜子、帽子、玩具,而汽车、电脑等科技含量高的产品,却很少看到。假如将来中国造的高科技产品能行销欧美,并且有相对高的市场占有率,中华民族就伟大复兴了。第三,中国人出国,可以讲中文。现在我们去美国,要讲英文;美国人到中国来,我们还得陪着讲英文。为什么?因为美国人有钱,牛气。你想跟美国人做贸易,你就得讲英文,不然他不懂,买卖就谈不成。若将来有一天,中国人手里有钱了,他们也得学中文,等中文成为国际语言的时候,中华民族就伟大复兴了。第四,中国不怕和平演变。美国为什么不怕我们去演变他们呀,因为人家经济发达。假如有一天,我们也不怕西化,不怕和平演变,那我们中华民族就实现伟大复兴了。 要做到这4条,最根本的当然是发展经济,但近期看,提高中国人的收入,是上选之策。提高收入,不仅可以刺激消费,解救眼前之急,而且也有利于我们在国际交往中争取主动。人家和我们打交道,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有13亿人口,有巨大的市场需求。但如果老百姓没钱,需求只是水中之月,我们手里握着的筹码,不就少了很多分量吗?所以提高收入,是一个战略大计。可是有人讲了,现在政府资金短缺,怎么提高收入?怎么会没有资金呢?资金是什么,物资和货币(现金)的简称。我们现在到底缺什么?是缺资还是缺金?大量产品积压了,物资肯定不缺;如果只缺钞票,这有何难?印钞厂加加班不就行了。再有,政府今后少搞点项目,坚决刹住重复建设,杜绝形式主义,把省下的钱为老百姓增加收入,特别是为农民增加收入,完善社会保障,岂不更好?所以能不能提高收入,关键不在于有没有钱,而在于我们花钱的思路。 朱镕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指出,要把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作为扩大与培育内需的重要举措。这的确是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如果我们的各级政府部门,能按照国务院的部署,真抓实干,关注民生,则百姓幸哉!中国幸哉! (作者为中共中央党校经济学部副主任、教授、博导)


   股票短信一问一答,助您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发表评论】【财经论坛】【短信推荐】【关闭窗口

 相关链接
《南风窗》:一个“选举卫士”的遭遇
《南风窗》评论:期待均衡的财政
《南风窗》:大豆与钢材:中国入世第一课
《南风窗》评论:替老百姓看好“钱袋子”
《南风窗》财经:“清华系”跌回人间
《南风窗》封面报道:十年回首话总理
《南风窗》财经:李东生向同窗畅谈成功秘诀
《南风窗》财经:上市公司年报四大悬念
南风窗预告专题


新 闻 查 询
订实用短信,获赠超大VIP邮箱、个人主页、网上相册!
新自写短信功能一流
对方手机
发送内容[最多60字]

选择闪电方式
您的手机
您的密码
索取密码  

在几十个国家地区,只要您拥有手机,就可以享受新浪短信头条新闻的方便快捷,让世界随您移动!>>快速订阅


分 类 信 息
:新橙流利口语专家
   日产精品汽车专卖
   京城首家男子美容
   1.6元租涉外办公间
   在职研究生班招生
   让我送您留学去!
:香车美女车模秀  
   孙平为您打造一切
   先进的电光源产品
:蓝盾安全培训合作
   国际长途0.33元/分
:超高分子项目招商
   2000吨葡萄原汁
:淑女心仪美之集
:国际农业 MBA 开学
:秦汉文化诚聘英才
:四医大眼科研究所
分类信息刊登热线>>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3361   欢迎批评指正
网站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Copyright © 1996 - 2002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
北京市电信公司营业局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