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吴绮敏
在备受关注的博鳌亚洲论坛首届年会即将举行之际,记者走访了全国政协副主席、论坛中方首席代表陈锦华。
谈话从年会“主题”的产生开始。博鳌论坛首届年会以“新世纪、新挑战、新亚洲—
——亚洲经济的合作与发展”为主题。陈锦华说,主题之下的讨论框架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世界经济的走势对亚洲经济的影响;二是亚洲经济复苏对策与亚洲经济合作;三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与亚洲经济发展。“为了设计会议的主题,论坛委托我约请中国的亚洲问题专家征求意见,我为此主持了两次讨论。随后又委托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召开国际会议,邀请亚洲国家的专家进一步讨论。最终,这些议题是在征询了论坛26个发起国的意见后定下的。”
“讨论亚洲的经济问题,当然离不开世界。”陈锦华指出,博鳌论坛成立于不平凡的历史时期,在设计和征询意见的过程中,各方面都集中关注国际和亚洲形势的三个重要背景情况:其一,为应对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所带来的挑战,区域经济合作的势头加强。比如,欧盟流通了欧元,美洲启动美洲自由贸易区,非洲统一组织也决定向非洲联盟转型,推行非洲新伙伴计划。亚洲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一块陆地,也有一个加强区域经济合作的问题。其二,全球经济从衰退到微弱复苏对亚洲产生着重要影响。在亚洲的许多新兴市场,过去的繁荣都与美国经济有着密切的关系,产业结构和外贸结构对美国的依存度都很高。自去年3月起美国经济下滑后,特别是“9.11”事件后,亚洲一些国家和地区很快被波及,生产、外贸、投资大幅度下调。这种情况迫使亚洲国家反思,即在继续保持同美国、欧洲经济关系的同时,亚洲发达国家和地区有资金、有技术、有人才,完全可能在区域内扩大合作,从而使“机遇增加,风险分散”。其三,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对亚洲各国来说究竟是机遇大,还是挑战大?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证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还是为亚洲提供了新的、更大的、双赢和多赢的机遇。
陈锦华特别强调:中国离不开亚洲;亚洲离不开中国,也离不开世界。同样,世界也离不开亚洲。博鳌亚洲论坛既是体现中国与亚洲、与世界对话的平台,也是促进中国和亚洲、和世界增进了解、加强合作的一个新的载体。
谈到首届年会的筹备工作,陈锦华说,“江泽民主席在去年2月26日博鳌亚洲论坛成立大会上致辞时曾明确表态,中国政府将继续为论坛的健康发展提供支持。一年多来,中国政府的有关部门、海南省政府、博鳌控股公司以及有关企业为落实江主席的指示,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陈锦华受中国政府委托,协调中国有关各方的工作,曾经六到博鳌,召开各种协调会议不下十余次。他说,论坛的硬件建设成果丰硕,除了完善博鳌过去兴建的旅游设施外,这一年又投资10多亿元新建、改建、扩建了道路、通信、供水、供电、环境整治等基础设施,新建的各种建筑面积达17万平方米,会议区域有3平方公里。博鳌已经具备了一个环境优美、生活舒适、设施齐全、功能完善的高层次国际论坛所需要的硬件条件。他特别告诉记者:“在硬件建设和环境方面,中国的博鳌亚洲论坛与世界上其他重要论坛相比绝不逊色。”
他还介绍,在论坛26个发起国中,中国开展的招募会员的工作按时、超额地完成了。中国作为论坛的举办地,给论坛的秘书处提供了办公条件。论坛委托中国方面做的事,如议题研究等智力支持工作,我们也都按时完成了。
在论坛林立的国际舞台上,博鳌亚洲论坛的最大特色是什么?陈锦华回答:这是亚洲人办的,面向亚洲,为亚洲服务,同时也面向世界开放的高层次论坛。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论坛的倡议人深感亚洲的问题需要有一个场所和平台来讨论,亚洲人需要关心亚洲发展的命运。陈锦华深有感触地说,世界经济论坛是由发达国家主导的论坛,它所关注的问题是经济全球化等类问题,亚洲问题不可能成为其主流话题;财富论坛是面向跨国公司、大企业、世界名流的,也不可能集中关注亚洲。亚洲论坛的特点是不分大小、不分强弱、平等参与;它的对话交流体现的是亚洲的实际情况,反映的是亚洲的愿望;它是一个政界、商界、学术界共同参与、互动互助的论坛。当然,亚洲论坛也是开放的,面向世界的。论坛欢迎一切关心亚洲、愿意同亚洲增加了解、增进合作的企业、政府、专家、学者参加论坛活动。论坛会竭诚地为他们服务。
陈锦华表示,作为亚洲的一员,中国会利用这个对话平台,同亚洲各国、各界来共同探讨亚洲的合作与发展,探讨亚洲与世界的合作与发展。我们也会利用这个有利的条件,来学习亚洲和世界的先进经验,并实事求是地介绍中国的情况,广交朋友,广拓商机,互惠互利,共同发展。
股票短信一问一答,助您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