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乡,许连捷有一个绰号叫“大头鲢”,意思是说他头大聪明。但许连捷自己知道,脑袋大小不等于智力,敏锐果敢才是商人本色。
1984年11月,镇上的通用机器厂的技术员杨荣春到许的厂里买拉链,恰好当时设备出了毛病,技术员就坐下来边喝茶边等,闲聊中给许连捷介绍了卫生巾这种东西。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技术员走后,许连捷开始思考:虽然服装厂让他挣到了钱,但这样的小厂子在福建已越来越多,利润也被摊薄,日后肯定难以为继。卫生巾是个新产品,没人做过,风险很大。要知道,万一失败,几十万的身家就会化为乌有。这一夜,他翻来覆去,彻夜难眠。
第二天,眼里布满血丝的许决连捷定放手一搏。他找到杨荣春,请他下海一起干。杨荣春同意了,后来杨一直都负责管理生产和技术,现为恒安集团副总裁。
为了搞卫生巾项目,许连捷决定搞股份制合作,同时把工厂搬到安海镇上去,跟镇上的安海对外加工装配厂和香港天利贸易公司合资,连老总吴世界也是由镇里派过来的,他自己则隐身幕后,甘当副总。
1985年,投资合计136万元的恒安成立,从香港引进了生产线,招聘工人,培训……第一批“安乐”卫生巾顺利下线。但这并不意味着产品被市场认可。头一年,公司产值65万元,卖出去的还不到10万元,许连捷感受到了市场的冷酷。
所幸,不到两年,恒安度过了这个难关,产品开始畅销,到1989年,恒安已经成了行业中的龙头老大,10条生产线满负荷运转都不能满足需求。
1992年时,恒安在国内已经找不到势均力敌的竞争对手,完全可以高枕无忧地赚钱。但许连捷到马来西亚参展以后,发现恒安当时生产的那个档次的产品别人早就淘汰了,他再一次动起了变革的念头。许连捷力谏董事会,从日本引进最先进的生产线,进行产品的革新、换代,但这种生产线比普通生产线要贵5倍,恒安为此要多花1亿多元。董事会内部出现了争议,有的股东开始打退堂鼓,但看准了方向的许连捷是决不会动摇的。在他的坚持下,1993年,耗资1.8亿元的日本最新技术在恒安落户。
1998年12月8日,已经长成参天大树的恒安集团在香港联交所上市,融资7个亿,市盈率达到10倍,同时创下了当年上市最高市盈率和最高认购倍数的记录。(市场报2002年03月28日第八版)
股票短信一问一答,助您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