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代企业家呼之欲出
今年《财富》杂志评出25位企业未来之星,入选的4位内地籍人士中,上海联创投资公司总裁冯涛33岁,维亚康姆中国区总裁李亦非37岁,网通公司总裁田溯宁37岁,搜狐CEO张朝阳36岁。
而在新鲜出炉的《福布斯》杂志2001年中国大陆100首富企业家排名里,有30名入围者的年龄在40岁以下。
余明阳、赵民等著名管理咨询专家相信,这标志着第三代企业家开始崛起。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差不多每隔10年,中国都崛起一代企业家。从“计划经济为主,商品经济为辅”到“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再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之相伴随的是,中国企业家也由“胆略型”到“专业型”又转向“职业型”。
而1998年之后出现的“第三代企业家”,适逢中国全面走向世界,其成长情况直接关系国计民生。
如果给第三代企业家画像,他们往往接受过系统的管理训练,游历过海外,面临的是完全市场化和全球化的竞争环境,或以风险投资青睐的高科技产业为主,或授权接手父辈前任的庞大事业。他们更像是职业经理人中的佼佼者,而非“能人”或“领袖”。
赵民认为,由于这批35岁至40岁之间的年轻人还没有足够的声望,企业的生存压力又比较大,因此换班必须和产业结构的调整、股权结构的调整同时到位。
他建议:“如果要做新一代领导人的话,最好去搞新的产业。看看那些命运不好的继任者,下台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还是搞第一代领导人搞的那些产业。”
留过洋、有经验最被看重
专家们认为,随着国际竞争的国内化,那些留过洋、系统学习过国外管理思想的人会逐渐成为商界的主流,因为他们了解新的规则和玩法。
而真正的企业家都身经百战。
“想成功的话,不要老呆在老总身边,要主动到市场一线、管理一线去积累经验和悟性。如果你是一家大公司的老总,你把一个人放在你的二级公司或者一个地区总部负责,看他两年之内干不干得出成绩。不行的话,可以从提拔和培养的名单中剔除出去。”赵民说。
“想做点事业的年轻人,一定要有职业规划。你必须清楚自己需要哪些能力和知识,到什么样的企业获得什么样的历练。”赵民特别强调。
“经验证明,最好的人才一般出自最好的学校里面最优秀的学生及稍微差一点的学校里最好的学生。企业的领导人一定要选那些在学校读书的时候不守成规、勤于思考、有组织能力和煽动能力的人。”他总结。
赵民认为,外企不适合培养本土企业家,因为跨国公司同快速发展的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之间的管理上有鸿沟。“前者培养的都是职业经理人,处在非常好的企业小环境内,有强大的国际资源、各种管理体系和信息平台支持。可很多事情,他在国外公司做得到,在国内公司就做不到。两者实际上要求的是完全不同的素质。很少有人能在这两个平台之间自由转换”。
入世之后,肯定会有今天的明星企业因为接班问题走向没落。但会有更多的企业成长起来。
股票短信一问一答,助您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