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究竟“持多少币”?将会“购多少”?必须有数量分析,不应该含糊其辞。对“扩大内需”,著名经济学家凯恩
斯认为,如果钱给了那些穷人,穷人们就会把它们花掉,从而扩大了总需求;如果钱给了那些富人,富人就会把它们储蓄起来
,从而降低了社会总需求。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李志宁先生通过数字分析阐释了穷人、富人与扩大内需之间的经济学观点。
内需不足成为瓶颈
记者:朱镕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将扩大内需列为本年度八大重点工作内容之首,去年底中共中央经济工作
会议部署今年工作要点时,同样强调了扩大内需,扩大内需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李志宁:现在,人们花不花钱,成了中国经济能否保持“高速增长”的一个举足轻重的筹码。据报道,全国库存积压
商品已达3万多亿元人民币,国内86%的商品供过于求。市场销售疲软无力,随之大量企业“资本”周转不灵,造成对“经
济增长率”的刺激力不足。另外,我国出口总额约占GDP的20%左右,已经成为“出口经济依赖性”较强的国家,由于世
界经济增速减缓,有些国家甚至负增长,外需既然有了难处,内需便成关键,“内需不足”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继续高速增长的
“瓶颈”。
记者:据估计,中国民间其实藏着近10万亿元的“百姓金融资产”,而扩大内需所需资金不及其中的3/10,为
何拉动内需如此困难?
李志宁:近10万亿元的账是这样算出来的:到2001年底,银行居民储蓄是7.2万亿元,美元储蓄是811亿
,再加上老百姓手中的1万多亿元现金。
有的经济学家说,把这笔居民储蓄引到“投资领域”,中国的一切问题都解决了。但是别忘了,这些钱并不全都是“
广大老百姓”的,按前几年的说法,银行的存款约80%在20%的人手中,这样一算,80%的老百姓人均拥有的不过是1
200多块钱。
老百姓不敢花钱
记者:您的意思是老百姓不敢花手中的这些钱?
李志宁:我们再来看老百姓的实际收入,据2001年上半年的统计,城镇在岗职工平均工资4707元(其中国有
单位4824元,集体单位3037元,其他单位5466元)人均月收入785元,去年全国城镇在岗职工11030万人
,而城镇人口接近4亿人,要靠这866亿元养活,按每人每天伙食费5元,1个月就只剩下60元用作他途,这样的收入状
况,即使“敢花钱”,又能花出什么花样来呢?
记者:近两年国家涨了3次工资,情况是不是发生了一些变化?
李志宁:仅去年国家财政拿出700多亿元为4500多万人涨工资,人均每月增加了不过100多元,即使这70
0多亿元统统都流向了消费品市场,对于解决几万亿元的商品积压,也无异于“杯水车薪”。当然我这里说的主要数据反映的
都是城镇居民消费的问题,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比城镇低得多。
记者:按您的说法,号召“花钱”以刺激内需之事,看来80%以上的城镇居民是指望不上了,还有没有别的指望?
或许可以把扩大内需的希望寄托在20%的人身上?
20%是富人没有根据
李志宁:如果我们把这20%的人称为富人肯定是不准确的,首先中国到底有多少有钱人?关于中国富人的人数,最
高的说法为8000万人,最低的也有2000万人之多,但在我看来两种数字都很可疑,8000万人几乎是一个较大国家
的人口数,外国商人听了尤其会振奋,这样他们的高档产品在中国就会有巨大的购买力。但以我的标准50万元存款算,80
00万乘以50万,答案为40万亿元,相当于全国4年多的GDP,全国人民得4年多不吃不喝,显然没有这么多,200
0万的数目也太大。去年“两会”期间报纸上曾经披露了一个令人吃惊的数字,说中国45%的社会财富为1%的人所占有!
我不明白,既然如此,为什么经济学家们还在说我国的“产权”问题没有解决呢?富人占1%是多少?1300万。如果其中
包括富人的家属我看还差不多。中国大约有400万真正腰缠万贯的人,我感觉差不多,因为目前中国拥有汽车(家用小轿车
)的人数也大致如此。
记者:四五百万富人能否成为拉动内需的主力?
李志宁:他们可能占有5万亿-7万亿元的所谓“百姓金融资产”,但他们不可能消费掉这么多,他们不会像大多数
老百姓那样为“生计”而存钱,他们也根本不会把过剩彩电、冰箱等积压商品消费掉,除了买汽车、洋房,他们对国外需求是
个福音。有报道说2000年有1000万人出国游,还预计2005年将会有5000万中国人出国一游,那些出国旅游者
的大部分钱却是对“外需”做了贡献,中国人自己只挣了个面子而已。以出国旅游人均花2万元计算,5000万人的总消费
量就是1万亿元!这些钱主要成全了外国厂商的“外需”,而不是中国的“内需”。
扩大内需要加大保障
记者:您认为国家在“扩大内需”上存在什么问题?
李志宁:在西方经济学里,“需求”包括两方面的意思:一是购买愿望,二是购买能力,缺一不可。国外使用工资能
买房、买车和出国旅游。除了工资高外,整个的社会保障体系很健全。而国内工资只有国外的几分之一甚至几十分之一,如果
必须从别的地方“来钱”,或者灰色、甚至黑色,这种扩大“内需”的方式是需要认真考虑的。
另外,中国目前的失业问题也是限制“内需”的一个重要因素,应当引起严重关注。阿根廷骚乱的教训,有人认为是
“偿还外债的能力不足”,有人认为是“金融体系”有问题,联系汇率制限制了比索。我认为都没有打中要害。这种骚乱的根
源就是贫富问题。许多抢东西的人手里拿的是吃的食品或日常用的小商品,没有“贫困”在其中作祟是不可能的。类似的骚乱
最深的根源和最直接的起因,往往都在于贫穷和分配不公。国际债务要直接影响到普通百姓头上,还有一段距离。贫困是可怕
的,国家对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虽然取得了较大进步,但问题还不少。据《半月谈》报道,中国目前有城市贫困人口1500
万,至2001年8月“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仅覆盖604万人,我们还不知道这“保障”究竟是多少钱。虽然“失业救
济”也能转化为“扩大内需”,但这是我国经济学家们从不喜欢考虑的问题。
质疑“持币待购”提法
记者:您认为经济学家们的研究忽略了哪些问题?
李志宁:有些经济学家的提法都有问题,如“持币待购”应该是新闻记者的语言,经济学家们应该回答人们究竟“持
多少币”?将会“购多少”?必须有数量分析,不应该含糊其辞。对“扩大内需”,凯恩斯认为,如果钱给了那些穷人,穷人
们就会把它们花掉,从而扩大了总需求;如果钱给了那些富人,富人就会把它们储蓄起来,从而降低了社会总需求。而国内许
多经济学者说,凯恩斯认为“消费”推动了总需求,同时“投资”也推动了总需求。所以,只要扩大投资,一样能解决“内需
”不足的问题,也就是说把居民储蓄等通过降息等手段吸引到“投资领域”,也可以扩大内需,我认为这只是只见其一,未见
其二。这里有两个问题:一是现今“居民储蓄”的意义对居民具有“生存”的意义,老百姓必须靠储蓄来解决“生存问题”,
那是轻易动不得的,否则生病、孩子教育和住房问题都随时会成为家庭灾难,所以人均数量很少的居民储蓄,是不会轻易被“
降息”等措施牵引动的。第二,如果居民储蓄真的被引到了“投资领域”,混乱的投资市场可能会使破产的股民铤而走险;如
果大量的居民储蓄被“投资”了,又出现了新的企业活动,生产出了更多的本来就“内需不足”的商品,“内需”岂不更要加
倍地“不足”了吗?(苏利川)
股票短信一问一答,助您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