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新闻发言人尹成基在1月20日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称,“调查失业率”和“登记失业率”之间的差别是统计方法的不同造成的。
这样的回答自然会引起一堆口水,网友相对刻薄的嘲讽更是不可避免。凭心而论,尹司长在新闻发布会上愿意花大量时间来解释这一区别还是值得赞扬的。这说明人保部至少承认在这一问题上大家的观点是有分歧的,人保部愿意对此做出自己的解释。虽然结果可能很难让大多数人满意,但相对于很多高高在上、对不同意见不理不睬的衙门来说已属难得。
中国的统计数字历来饱受争议,民间更将统计数字列于不可信排名榜前列。这种公众感受对肩负统计职责的各政府机构来说无疑是一个讽刺。就拿尹司长一再解释“调查失业率”和“登记失业率”来说,社科院发布的9.4%的“调查失业率”很显然更接近公众感受,而且可以与其他一些统计数字相互印证。要知道,4.2%的“登记失业率”和近几年来各期公布的失业率数字并无太大差别。单从这一数字来看,在金融危机冲击之下的中国经济,就业率居然和经济高涨期差不多,这是难以置信的一个奇迹。
显然,这一数字奇迹未必代表事实。因此,尹司长不得不在新闻发布会上不厌其烦的解释统计方法的差别。不管尹司长从专业角度如何圆满解释了这一差别,他并不能改变失业率统计数据可能失真这一事实。
从好的一方面来解释,愿意与公众沟通的尹司长通过这种方式,将工作当中的一些困难和局限告知了公众,强调了专业和方法局限带来的问题,也表达了进一步改善工作质量的愿望。无论怎样,这一点还是值得称道的。从不好的一方面来解释,尹司长的回答有避重就轻之嫌。公众实际上并不关注统计数据本身,公众关注的是事实真相。人保部一方面承认当前就业形势严峻,另一方面却又公布一个让人啼笑皆非、形势喜人的失业率数字,二者之间矛盾之大让人摸不着北,这实在让人有一种想用荒唐来形容的冲动。解释统计方法之间的差别更让人感觉颇有一丝圆谎的意图在其中。
实际上,单纯嘲笑尹司长也没有太多意义,他只是众多负有统计职责的公务人员之一而已。就在前几天,国家统计局经过修正告诉大家,中国已经超越德国,国内生产总值已排名世界第三。这种修正从专业角度来说或许是必要的也是正确的,但对公众来说,幸福感和满足感并不会有所提升。这改变不了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的事实,也改变不了部分群众生活困难的事实,更改变不了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的事实。更有趣的是,经过修正之后的2007年全国GDP依然比当年各省区公布的GDP加总少。当然,我们有理由坚信,下一次经济普查之后,国家统计局可以用一些专业方法将这一差距抹平。不过,1998年的数字可能还会继续成为一个例外。
公正的说,以国家统计局为代表的政府机构近年在统计工作方面确实做了很大努力。例如国家统计局通过修改统计方法、实施地区生产总值联审制度、改革机构管理方式等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统计数字质量。各省调查总队垂直管理更被统计局内部寄予厚望。但是,变成条管单位的调查总队并没有消灭例如GDP数字之间的巨大差别,这种差别甚至连缩小的趋势也不明显。作为一个不能装作外宾的中国公民,想想也很正常,虽然条管单位的人财物均不归地方管理,但是还是要在人家管理的地面上生活啊!
就目前饱受诟病的官员考核体系来说,各种统计数字是支撑这一体系的核心,各级官员政绩好坏几乎都要以此为据。尽管唯GDP论近年来遭受批判,但是不管如何改革考核体系,各种类型的统计数字终究还是少不了的。往大了说,这对行政官员的升迁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往小了说,这关系到官员的面子问题。因此,各种统计部门在统计数据时不得不受到这种因素的影响,报喜不报忧自然也就成为了传统。要知道,一个不好看的统计数字给条管单位带来的或许只是几年的不便;但对当地政府的组成部门而言,说工资发不出来或许是危言耸听,但年底没有聚餐的钱恐怕会很正常,部门领导的政治前途则更是堪忧。
我国的统计体系机构完整、层次分明、人数众多,专业水平也足以应付统计工作需要。只是在一个以对上为主的政绩考核体系面前,指望统计数据不失真显然不比实施火车票实名制的条件更成熟。原载于2009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