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剑平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主任。研究员、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在国家发改委系统从事宏观经济政策研究,其研究成果在理论界和政府决策部门有重要影响。
□本报记者 易非 上海报道
“我国过去担心过快下滑所采取的应急性财政、货币政策基本已经到位,国家最近新出台的宏观调控政策是着眼于未来较长时间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安排。”在日前中证·国信2009中期金牛策略全国巡讲上海、杭州两站的演讲中,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师、信息预测部主任范剑平如此表示。
其认为,此轮世界经济危机将从经济停滞和通货紧缩的阶段逐步走向第二个阶段—滞胀,货币政策对此并无太多有效招数,尽快培育新能源、生物产业、海洋工程等新的增长点,有助于解决滞胀,推动经济进入新一轮繁荣。
财政货币政策落实好于预期
范剑平认为一揽子计划的政策落实情况好于预期。今年1-4月份财政支出增长明显快于去年,从固定资产投资来看,去年1-4月份,我国虽然名义增长很高,但是当时投资品价格上涨了10%,实际增速只有14.7%,今年投资品价格则是负增长,实际增速超过了30%。他预计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会比1-4月份的30%略微降低一点,但仍然后劲十足,实际增速会比去年明显加快。
“货币政策落实的情况更好。”范剑平点评说。从去年11月起,广义货币供应量(M2)已经连续5个月加速增长,4月末M2余额同比增长25.95%,增幅比上年末高8.13个百分点,人民币贷款增加5.17万亿元。他认为这种高增速是短期内非常时期的应对之策,全年不大可能始终保持如此高的速度,而且应该注意到,4月末尽管M2增长得非常快,但是真正对物价有影响、与证券市场联系最紧密的M1增速并不快,刚刚恢复到17%左右的正常增长水平,如果其恢复到20%以上,市场才应该提防政策会向紧缩性方面转化。
经济领先指数3月已见底
在如此之大的货币供应刺激下,经济何时会稳定回升?范剑平表示,我国货币供应量和信贷规模如果连续三个月稳定回升并且保持扩张态势,工业生产大概在10个月后出现稳定回升的态势。中国到3月末货币供应量和信贷规模已出现连续三个月的稳定回升,由此预计今年末明年初工业生产就有望出现稳定回升的态势。另外,由生铁、钢材、房地产新开工面积、沿海港口吞吐量、企业产成品资金占用、信贷规模、OECD领先指数等七个指标合成的中国经济领先指数已经在今年3月明显见底,4月开始回升。根据领先6个月的规律,预计我国实体经济今年9月可能会明显出现从底部回升的态势,但是经济稳定回升的趋势可能还要等6-10个月才会明朗。中国经济要真正进入复苏,时间还要更晚一点。
范剑平同时表示,房地产的库存消化、外贸出口是否好转、消化过剩产能需要多长时间等不确定因素将使经济回升过程产生波动,他提醒投资者说,毕竟这10个月之内经济不会很稳定,有些指标出现反复也不要大惊小怪,证券市场有时候对于指标过于敏感。
寻找新增长点解决滞胀
“世界各国的复苏之路将是不平坦的,不平坦的复苏过程中又出现了阶段性的滞胀局面,世界各国物价回升时间之早,上升速度之快,超出原来的预期。”范剑平认为世界经济走势会出现物价回升先于经济回升的新现象,过去一般认为经济是先行指标,物价是滞后指标。这次则将出现物价回升快于经济回升的现象,至少会出现阶段性滞胀的局面,失业率上升和物价上升同时出现,因为决定价格走势的因素——供求变化已经退居其次,货币变化甚至只是对货币的预期发生变化就导致价格回升。各国货币当局会对这样的滞胀局面束手无策,加息、减息都不妥。
范剑平表示,美国当年的滞胀,最后是靠结构性政策,靠新增长点的出现才把经济从滞胀的泥潭里拔出来。未来世界经济要从可能出现的滞胀局面中走出来,需要尽快培育新的技术增长点,比如各国最近都在对新能源、生物产业、海洋工程、航空航天等一系列重大科技领域注入巨资,未来对于新增长点的投资可能成为经济政策的重大取向。他认为,我国过宏观调控政策正从过去主要刺激投资的政策向进一步刺激消费、为新的增长点培育市场的有关政策在转化,从主要是扩大内需向扩大内需和稳定外贸出口相结合的政策在转化,从主要是经济本身的刺激向进一步深化改革、通过改革激发活力和培育增长点的政策在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