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陈序:中国经济还不是复苏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4月13日 06:50  东方早报

  陈序 

  上周末公布的中国新经济数据使一些经济学家和媒体采用了“脆弱的复苏”或者“不确定的复苏”的字眼。只能说是字眼,不是概念。我不认为“脆弱的复苏”或者“不确定的复苏”跟真正意义上的复苏是一回事,也不是有必然联系的发展的不同阶段,它们至多是表达了舆论和市场对复苏的一种渴望。

  根据上周五公布的最新贸易数据,中国对某些大宗商品的需求有增加。中国3月份铁矿石和铜的进口量超过2月份水平,并创下历史纪录。当月原油进口量也较2月份猛增33%。3月份的铜、铜合金及铜半成品进口量较上年同期增长56%,达到近38万吨,而2月份的33万吨已经是破天荒了。中国买入5210万吨铁矿石,较上年同期增长46%。上述表现可能是规模巨大的财政刺激计划的效果初显,在全球经济加速滑坡的整体环境中也显得与众不同。是不是中国经济已经见底企稳了?

  看看可视为相反证据的另一些数据。作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中国3月份进口原油1634万吨,但较上年同期减少了5.5%。在中国发表贸易数据的同时,国际能源署在其月度能源报告中修正了一个月前估计中国石油需求小幅增长的结论,最结论是中国今年可能出现19年来首次石油需求下降,具体降幅为0.8%。无疑,石油需求放慢直接反映了中国经济正在放缓。

  从总体的进出口数据也看到不实质性好转。海关总署公布,今年第一季度,中国出口额下降19.7%,至2455.4亿美元,进口额下降30.9%,至1832亿美元。其中,3月份进出口额连续第五个月出现下滑。3月份出口额较上年同期下降17.1%,至902.9亿美元,但降幅低于2月份的25.7%,成为自去年11月出口开始下滑以来降幅首次收窄的一个月。在备受关注的中国经济指标中,出口状况尤受外界重视,这是衡量全世界的消费需求情况的一个晴雨表。3月份进口额下降25.1%,至717.3亿美元,降幅大于2月份的24.1%。不过,进口额下跌的幅度不完全是因为进口量下降,另一导致进口额大幅下降的原因是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下跌。

  有部分观点认为未来几个月出口情况将会有所好转。可能。中国外部需求是不是能回暖得那么快,或者说及时,有待更多证据。目前掌握的与各大贸易伙伙伴的交易数据并不支持以上观点。较上年同期,中国对贸易伙伴的进出口额在今年头三个月继续下滑。其中,对最大贸易伙伴--欧盟的第一季度出口较上年同期减少22.1%,至498.7亿美元。对第二大贸易伙伴美国的出口较上年同期下降14.9%,至455.2亿美元。对日本出口第一季度下滑16.2%,至218.7亿美元。对澳大利亚进口下降13.2%,至72.2亿美元,对巴西进口下降29.9%,至34.3亿美元,对俄罗斯进口下降40.3%,至35.5亿美元。与东盟贸易额较上年同期减少28.5%,至389.2亿美元,进出口降幅都超过两位数。惟一例外是新西兰。不知是不是因为中国和新西兰去年10月份达成了与发达经济体的第一份自由贸易协议,贸易条件改善的激励作用还未消失。

  假如这是复苏的迹象,那么即使它可能随时会消失,也值得我们对今后的两三个月抱以谨慎乐观。仅仅是假如。

  (作者系资深媒体人)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