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浪财经 > 评论 > 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开闸 > 正文
专访郑州大学商学院副院长蔡玉平
经济视点报:在地方债发行前夕,你曾提出“发行地方债一方面会加大地方的财力在国家财政收入的比重,另一方面,潜在的风险容易滋生地方政府腐败”,而今,地方债已经发行,你如何看待?
蔡玉平:此次,发行地方债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目前,地方政府又承担了一些本应由中央承担的职能,如促进发展、拉动经济增长等。这还是计划经济的思维,地方政府很难做好,会造成资金的浪费。
此外,在全国6万亿的财政盘子里,地方财政花费占到2/3,2000亿的地方债对地方政府来说也是杯水车薪,起不到很大的作用。
然而,最令我担心的是,在现有的财政体制框架下,缺乏监督、制约。发放地方债的行为给地方政府借贷环境可以放松的信号,将刺激地方债台高筑,不利于地方政府财政的节支。
经济视点报:当前,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实力不强,投融资方式单一、渠道狭窄,你认为,地方政府现有的融资平台是否能满足巨大资金的投放缺口?
蔡玉平:这是整个体制的问题。现有的地方融资平台公司,都是依托地方政府建立、发展的,它必然要为市政基础设施领域进行融投资,
在成立融资平台时,地方政府也对其寄予厚望,希望它在加大对基础设施领域的融资投放的同时,把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结合起来,通过产业投资,引导社会投资方向。而公司的经营也是从自身出发,当然,这和最初的设想也存在一定的距离。
因此,随着负债规模控制的主动权将由中央转移地方,各地政府背负的债务加重(隐形债的大量出现),地方政府也该考虑依托各类的融资平台来掌握更多融资的主动性。
经济视点报:对于防范、化解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给经济运行造成的风险隐患,你有什么建议?
蔡玉平:我认为,国家在快速经济建设发展的时候,就应该广纳融资渠道,民间资本是首选,这也是两会期间,中央提出允许民间资金进入基础设施领域的问题所在。
在西方多数国家,基础设施包括公路、铁路等都是由民间资本投资修筑的,它们通过各种途径投资,由承建的公司收费,然后政府监管,制定几年的收费期,弥补成本低盈利。
而我国大多数还是交由政府一家或几家地方的融资平台公司融资。不可否认,修建的企业多数为国有大中型企业,或是垄断企业,他们创收收入将成为地方财政的一块重要收入。
正因如此,才会出现地方政府财力资金紧张,而民间资金又存在闲置的问题。但基础设施企业化,民间资本进入基础设施领域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当债务风险规模达到了一定程度时,民资不失为地方政府融资的另一得力助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