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尾崎一法:经济危机对日本的赐予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1月15日 20:50  《首席财务官》

  这次经济危机中,日本企业没受太大的伤,手上有很多现金,正在全世界范围内进行大的并购。日本企业比较保守,他们没赚很多钱,但也没大亏。美国企业往往获利丰厚,但长期来说,谁笑到最后还说不准。

  文/尾崎一法

  日本已经经历了太多苦难。

  上个世纪70年代前日本处于一个高速成长期,当时美元兑日元大致是1:360,这对发展出口型经济很有利。1970年代的石油涨价使美元兑日元达到约1:240。从那以后日元断断续

  续地升值。1989年日本达到经济的高峰,日经指数将近39000点,但1991年泡沫破裂后,日本进入了“失去的10年”。在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之前,几乎所有投到亚洲的资金都去了

  日本,导致美元兑日元达到1:80。美元兑日元从1:360到1:80,相当于在中国大概是从现状到1美元兑换2元多人民币。由此可见,这个国家承受了多少东西。

  事实上,到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时日本已经感觉不到很痛了,正渐渐缓过来。但2000年IT泡沫破灭又是一个大打击。上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1989的经济泡沫,1997亚洲经济

  危机,2000的IT泡沫以及最近的金融风暴,日本至少已经经历了五次较大的经济危机了。其中最惨的时刻是1989年从经济高峰跌下来时,之后日本开始处理不良债券,这样就处理了

  10年。但多年来历次磨难也让日本成为承受力非常强的一个国家。

  我在1983年进入投资行业,因此除了1970年代的石油危机,其他的危机都经历过。危机给予日本人什么呢?首先是教训。他们明白了危机中风险集中于房地产。而受重创后的

  房地产又将直接打击银行业。1989年泡沫最多的时候日本有十几家大银行,如今只剩下三四家,有的垮了,有的被兼并,整个行业出现很大的重组。这些都告诉日本企业,不能投

  资房地产,也不能找银行借太多钱。一旦银行自身难保就会逼企业还钱,企业就可能因此灭亡。日本企业已经变得非常小心。

  因此在本次经济危机中日本企业没受太大的伤,他们手上有很多现金,正在全世界范围内进行大的并购。日本企业比较保守,他们没赚很多钱,但也没大亏。美国企业往往获利丰厚,但长期来说,谁笑到最后还说不准。可以说日本企业很会“过冬”。

  另外,之前日元的大幅升值对企业是很大的打击,因此很多企业已经学会并习惯于进行较复杂的外汇操作来避免外汇变动对其的打击。企业不一定需要委托银行等机构,而是本身对外汇非常敏感,随时都在做一些回避汇兑风险的动作。

  对于危机中裁员的问题,日本企业如何应对?日本公司是终身雇佣制,不能轻易裁人,所以日本公司在雇佣员工时非常谨慎。但日本有派遣公司。这种公司汇集了众多领域的人才,可以根据企业需要及时派出相应的专业人员。这类员工是和派遣公司签约,如果出现问题员工是找派遣公司负责。这次危机中,日本经济也被打压。此时企业就可以放弃派

  遣公司派来的员工,将正式员工留下。当然,日本对派遣公司也是有很多保护劳动者的规定,比如福利等等,并不是由企业随便对待。

  但除了教训,危机还告诉日本人:危机正是社会进行构造性改革的好时机。当风暴忽然爆发时,企业确实很痛苦,甚至手足无措,但这却是大胆改革不合理之处的时机。现在回过头来看历经数次危机后的日本,产业井井有条,企业生存能力和竞争能力都变得更好。今天中国很多沿海的外贸公司可能因危机倒闭,但中国真的那么需要这些公司吗?对于附加价值很低的公司,该淘汰就淘汰吧。中国企业应该往上游走,往资本集约性企业发展。

  现在在日本一直有这种说法:这次金融危机对投资行业是百年一遇的机遇。日本企业现在也特别活跃,进行很多大型并购。对中国而言也是一样,一些从此前经济高速发展中得到好处的企业和行业会走下坡路或被淘汰,但有勇气有智慧的新一代领潮儿会站出来。我们投资行业现在做的就是去发现这些企业。几年后,行业地图会有一个大的变革,投资行业也会发生变化。如今有名的投资公司,过几年或许已经消失了。社会和产业的变化,让我们的投资方法和寻找的对象都将有所变化:更切合中国的实情,看准中国的走向,尤其是国家政策,发掘那些真正称得上是新时代领潮儿的公司。

  (尾崎一法,盘古创富董事长兼CEO,兼任日本私募协会董事和日本风险投资协会副会长。本文根据采访者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