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王勇:加强我国金融危机管理刻不容缓(3)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9月02日 07:34  全景网络-证券时报

  有效的金融危机管理策略

  积极构筑金融危机管理体系。进行危机识别,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构筑多层次的金融危机管理体系。在我国,应当建立以央行首脑为金融危机管理最高指挥官的常态金融危机管理体系,设立“全国金融危机管理指挥部”,统管全国的金融危机处置。央行各级分支机构也要设立负责金融危机管理的部门,应对突然爆发的金融危机。一旦发生紧急事态,要根据危机管理最高指挥部的部署采取相应对策。如果危机重大、事态严重,需要多部门联动,应当立即向国务院报告,由总理直接指挥。在危机管理体系中,中央政府可以根据不同的危机类别,启动不同级别的危机管理程序,调动相关部门协同联动。总之,建立起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金融危机管理体系,有利于提高全国对金融危机的应变能力。

  尽快制定金融危机管理法规。为加强政府的金融危机管理机能,应当尽快制定《金融危机管理法》,为目前的《国家金融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提供法律支撑。《金融危机管理法》的调控手段主要包括两个环节:一是依据事实和有关法律条款来处理;二是遵循法律程序来处理。这样既可以维持处理金融危机事件的正常秩序,又可以保护企业和公众的合法权益。建议在该部法律中,应当强化央行危机处置首长(最高指挥官)在金融危机管理中的指挥地位和管理权限,负责处理有关金融危机管理的事务。同时,为提高应对金融危机的能力,应当制定一系列应急预案、应急细则,为发生金融危机时,迅速采取紧急措施提供可靠保障。

  坚定不移反通货膨胀。尽管2008年6月份CPI同比增长7.1%,7月份CPI同比增长6.3%,并且经济增速已出现放缓迹象,但7月份的PPI同比上涨10%,创12年新高。同时,目前,因受价格管制,国际市场原油、煤炭、钢材等工业原材料的价格仍然与国内保持较高的价格差,尽管近期国际原油和其他原材料价格有所回落,但国内工业品价格冲高的动力却丝毫未减,物价还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在当前国内引发通货膨胀的因素尚未得到根本的消除,输入型的通货膨胀又已逼近的复杂形势下,应对通货膨胀就需要采取需求管理和供给管理的综合措施。

  有效防范金融风险。金融风险是金融危机的前奏,如果不把金融风险消灭在萌芽状态,将后患无穷。2008年6月13日,央行发布《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08)》,报告提出了当前需要重点关注的九大风险。要确保金融风险的有效防范,就需要通过宏观、中观和微观方面的共同努力。宏观方面,应当积极加强政府全方位的金融监管;中观方面,加强各级各类金融业中介组织对行业会员道德层面的管理,国际经验表明,某些时期金融业中介组织的自律管理收效还是很大的;微观方面,需要各个金融企业自身通过改革和创新,不断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不断加强内部控制度建设。

  审慎把握资本项目有序开放的进程。经验表明,国际热钱是引发的金融危机的最直接因素,值得警惕。只有在金融体系发育较成熟以及相关制度渐趋完善的前提下,才能解除资本管制,才不至于引致经济的动荡乃至金融体系的崩溃。我国在审慎推进资本项目自由化的同时,必须切实加强对跨境资本流动的监管,提高监测和预警能力,严格监控国际热钱的非法进出,防范投机资本对国内经济的冲击。目前,应重点防范这些套利投机资金通过贸易、商业信用等渠道进行跨境转移。需要加强和改善对经常项目外汇收支活动与实际贸易行为的真实性和一致性的核验,大力加强对短期外债的控制和管理,重点是完善贸易收结汇和贸易信贷管理。

  建立问题银行紧急救助机制。救助问题银行的目的在于尽快控制危机,以保持金融稳定。对问题银行的救助,股东、银行同业、监管当局和中央银行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银行在金融危机中出现问题时,首先应立足于自救,这是应对危机的内部因素,也是最终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其措施主要有多方筹资进行支付,特别是组织存款、清收贷款、变现资产、通过股东注资、增资扩股、与债权人协商延期支付、动用存款准备金等方式,增强支付能力。其次才是外部救助。政府、中央银行、监管当局、存款保险机构、银行同业、资产管理公司等作为外部救助的主体,要通力合作,形成一个多元化协调、分工协作、高效运转的救助体系,如果金融危机管理体系能够建立,则所有外部救助机构都应当纳入金融危机管理体系。综合运用各种行政的和市场的救助手段,对问题银行实施救助,以维护社会对金融机构的信心,防止危机蔓延。

  (作者系中国人民银行郑州培训学院教授,经济学博士)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