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银行消化震灾影响的能力正在削弱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6月24日 02:58 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我们很高兴看到商业银行社会责任感在显著增强,但客观分析一下相关行为和措施对银行利润率的影响也是必要的,尤其需要警惕抗震救灾过程中银行的相关风险或许将上升。鉴于当前国内外形势已发生显著变化,宏观调控应考虑新情况、新问题,要有创新举措,才能打开新局面。

  ⊙吴建环

  一些机构和学者曾经以为四川大地震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很小,有的甚至得出我国银行业震灾损失微弱的结论。但是,随着灾情的逐步深入披露,震灾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可能比初期估计的严重。

  在这次地震中,五大国有商业银行都出现了人员伤亡,受灾地区的银行员工成本将有所提高,而地震对营业网点的建筑、设备等财产造成了严重损坏,给各家主要商业银行及农村信用社带来了不同程度的资产损失,因此,银行新增费用将上升。

  更大的冲击是灾区银行的新增不良贷款骤然上升。地震给银行带来的新增不良资产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是对公信贷资产,借款人在地震中直接或间接遭受巨大损失,持续经营能力和还款能力基本丧失或受到较大影响,预计在保险补偿和追偿担保后,银行贷款可能全部或部分无法收回;二是对私信贷资产,即个人贷款业务方面,指因借款人死亡、重伤、下落不明,或因用贷款购置的房产、车辆和其他资产遭到损毁,预计在保险补偿和追偿担保后,银行贷款可能全部或部分无法收回;三是非信贷不良资产,指银行名下的抵债资产在地震中损坏的,或投资企业、债务企业在地震中遭受巨大损失,预计在保险补偿和追偿担保后,银行资产可能全部或部分无法收回的。需要指出的是,由于国内相关险种的不完善,本次受灾的许多群众和企业在蒙受巨大损失的同时很可能得不到相应保险赔偿,其偿债能力将受重大影响,上述银行受影响的资产也将得不到保险补偿。例如,在银行的要求下,国内房贷险的普及率接近100%,但是房贷险是不保地震的,若要保地震则需专门投保收费较高的地震附加险,现实情况是投保地震附加险的人几乎为零。

  中国银监会5 月23 日就银行业金融机构做好汶川大地震造成的呆账贷款核销工作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各银行“及时足额提取有关损失准备”并“及时核销本次地震灾害造成的呆账”,这意味着受灾借款人的债务很难得到直接免除,银行很可能需要独立承担地震所带来的贷款损失,而对不良贷款的核销是要用银行的利润冲抵的。

  根据受灾地区前两年各银行贷款市场份额,近日国内某知名券商研究机构估算分析后认为,如果用于相关贷款损失核销的拨备全部在今年计提,则会影响上市银行今年净利润3%左右,明显高于在此之前相关报道分析估算的比率。笔者认为,如果考虑到重灾区是较偏远的郊县地区,上市银行在重灾区的网点相对较少,受影响最严重的是在受灾地区贷款占比最高的农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则震灾对我国银行业今年净利润率的影响可能会显著高于3%。

  地震发生后,我国各商业银行纷纷慷慨解囊,献出爱心;与此同时,他们采取了一些特殊措施救灾,加大灾后信贷重建支持的力度。我们很高兴看到商业银行的社会责任感在显著增强,但是客观分析一下相关行为和措施对银行利润率的影响也是必要的。

  需要警惕的是,抗震救灾过程中银行的相关风险或许将上升。银行规定不能按时偿还的贷款不罚息、不作不良记录,就可能出现借款人在贷款到期时故意不还的道德风险。也不排除个别借款人利用这次震灾恶意逃废债。尤其需要关注的是,在行政干预和 “政绩工程”思维的影响下,抗震救灾贷款的潜在风险。统计显示,截至6月6日上午,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已向四川受灾地区发放抗震救灾及灾后重建贷款243.83亿元。开办“特别通道”有利于保证资金畅通、提高审批效率从而支持灾后重建,但是短时间内对一个经济受到重创的地区集中投放如此多的贷款,其相关风险是否都经过了认真审核?受灾企业在将来还款期满时是否具有还贷能力?等等,这类问题如果处理不当,则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将上升。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