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熊丙奇:提高学费标准是个歪主意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10日 07:05 东方早报
熊丙奇 1月5日,经济学家茅于轼在广州作演讲时认为,目前的中国高校里,穷人孩子的比例只占到10%~20%,如果高校学费降低,是让不穷的人,有能力支付高学费的人搭了这个便车。他认为,最好的方法应该是提高学费,通过提高的学费,以增加更多的奖学金和助学贷款,来解决穷人上学的问题。(1月6日《南方都市报》) 此前,张维迎先生与汤敏先生也有类似的看法。茅于轼的看法和他们一样,都是出于一个逻辑:富人搭穷人的便车,导致穷人上不了学。在他们看来,富人缴纳与穷人一样的学费,导致学校整体的经费有限,无法设立更多的奖学金与助学金,而如果提高学费,就可以增加学校整体经费数,就可以用从富人那里多收的学费,解决贫困学生的上学问题。 按照这样的逻辑,以1所大学每年招收4000名学生计,每人的学费标准从现在的5000元提高一倍到1万元,新增经费将是2000万元,把这2000万元全部还给学生,用于作为奖学金、助学金,有一半学生可以免收学费,照样保证学校与以往相同的学费收入,这就实现了“劫富济贫”。 但高校舍得把“多收”的钱真作为奖助学金吗?茅老等可能不知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高校必须从事业收入中足额提取不低于5%的经费,用于学费减免、国家助学贷款风险补偿、发放校内奖助学金和特殊困难补助等事项,但能做到如上规定的学校并不多。尤其是一些民办学校,虽然其学费标准早已突破万元,是公立学校的一倍多,但他们的贫困学生上学问题,却十分突出,贫困生的学费根本不可能减免,难以获得助学金,也难以获得国家助学贷款。提取5%经费尚且如此艰难,要他们提出30%~50%的学费收入,谈何容易。 高校之所以舍不得拿出学费收入,原因之一是财源不畅达。政府投入和学费收入是所有公立学校最可靠的收入来源,除此,几乎没有其他更多的收入来源,校友捐赠、社会捐赠少,经营基金收入也不多。民办高校则只有学费收入。而就政府投入来说,我国政府的教育财政性投入严重不足,2005年,我国教育财政性投入只占GDP的2.82%,2006年占GDP的3.01%,一直未达到法定4%的标准。原因之二是办学成本高,众多学校在校园、大楼、标志性工程中投入大量经费,在迎来送往的行政接待中耗费了不少银子,因此,在人才培养以及帮困助学时就捉襟见肘了。 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成本中,国家分摊比例过低,已超出受教育者的平均承受能力。姑且不说像德国这样的国家,高等教育成本全部由国家承担,受教育者接受高等教育费用全免;就是在美国、英国等收费的国家,其受教育者分摊的高等教育比例仅为13%~15%,而我国受教育者目前分摊的比例高达40%甚至更多,不少民办学校受教育者分摊的比例更达100%。这已大大超出了民众的经济承受能力。美国大学学费标准只占其人均国民收入的1/6左右,英国不超过1/5,而我国的大学学费标准,仅以每年5000元计算,已占人均国民收入的40%。这样的学费标准,如果还说不高的话,那可能是分析者太富裕了。在笔者看来,不考虑大多数中国人的支付能力,而以富人标准来制订学费标准,并寄希望由此解决穷人的上学问题,将以所谓“公平”的名义,形成对穷人的进一步掠夺,置其于更不利的境地。
【 新浪财经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