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李长安:警惕不平衡通胀加大贫富差距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10日 07:02 东方早报

  李长安

  防止物价水平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是今年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之一。值得注意的是,我国的物价水平无论是在商品结构上还是在地区分布上,均呈现出典型的不平衡上涨特征,这对当前进一步做好民生工作、缩小贫富差距无疑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从经济学的意义上来说,通货膨胀具有再分配国民收入的功能。对于收入水平不同的社会阶层,通货膨胀的影响是不同的。一般来讲,依靠固定收入的人群在整体收入分配中所占的比例会变小,而这些固定收入者绝大部分都是普通工薪阶层员工、领取养老金的离退休人员,其中也包括不少低收入者,他们是通货膨胀中的弱势群体,抗风险能力最差。相比之下,高收入者中不少人由于收入来源较多、资产分布较广,相应的抗通胀能力要强得多。于是在通胀条件下,很容易形成“穷者越穷、富者越富”的“马太效应”。

  在我国,目前的物价总水平不但呈现出一定程度的普遍持续的上升,而且结构上也很不平衡。首先在物价上涨的商品结构方面,涉及普通老百姓基本生活需求的必需品,如食品、猪肉、食用油、柴油、液化气等是此次推动物价上涨的主要动力。国际上通常用恩格尔系数(即食品支出占总消费支出的比例)来衡量一个群体生活水平的状况。这次物价上涨中生活必需品价格的快速增长,必然会使得低收入群体的生活必需品支出增加,其结果是低收入群体的恩格尔系数有扩大的危险。

  在物价上涨的地区分布方面,我国物价上涨的幅度在城乡之间也很不均衡,极有可能成为进一步拉大城乡收入差距的又一诱因。数据显示,在去年的绝大部分月份里,农村的物价上涨幅度都要高于城镇。比如去年11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6.9%。其中,城市上涨6.6%,而农村上涨了7.6%。在目前城乡收入差距有不断扩大之忧的情况下,不均衡的物价上涨将加大城乡收入的实际差距。

  因此,当前抑制物价上涨不仅有利于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对缩小日益扩大的贫富差距也大有裨益。在政策的着力点上,也应体现地区和群体的不同之处,以防止不平衡的物价上涨成为扩大贫富差距的“助推器”。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