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高盛怎么就不赔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29日 11:12 财富时报

  面对市场冲击,金融机构的反应素以羊群效应著称。这种行为的出现,受到复杂但有缺陷的风险管理模型的驱动。这些模型认为,个体机构与其它市场参与者之间几乎没有互动。不过,尽管存在这种趋同冲动,在此次信贷市场危机中,银行的风险管理表现绝不能用羊群效应来描述。结果的全然不同十分惹人注目。

  在一个极端,高盛(Goldman Sachs)表现卓越——发布的收益数据节节攀升,抵押贷款空头头寸的巨额利润抵消了次级抵押贷款市场投资损失。而在另一个极端,美林(Merrill Lynch)和花旗集团(Citigroup)减记了巨额美元资产,并失去了首席执行官。如何解释这种差异呢?

  主要原因在于文化。直到最近,高盛一直是合伙制——这是人们发明的最好的风险控制机制之一。合伙制要求对共同利益进行高度的互相监督。尽管高盛已成为上市公司,但这种文化仍然得以保持。从高盛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劳埃德·布兰克费恩(Lloyd Blankfein)上月在沃顿金融会议上的讲话中,显然可以看出这点。

  他解释道,公司不仅坚持市价结算原则,还非常强调确保经常就风险问题与高级管理层沟通,“更多关注”潜在问题风险,挑战“企业集团领袖应就影响整个公司的风险做出独立决策”的理念。通过众多管理委员会对风险做出全面评估,该公司成立了严格的问责制。

  最重要的是,高盛将与业务经营人士相同的地位、名誉和回报,给予参与控制职能的人。该公司不断将人力资本在风险控制与业务运作之间反复轮换。

  不妨将高盛与其它任何一家大型银行做一下对比。在那些大型银行,风险管理常常沦为纯粹的合规行为。在这样一种文化中,交易员总会找到绕开规定的办法。如果延迟的时间不够长,就给予那些银行主管奖金及其它奖励,那你就陷入一个过山车式的循环:回报率不断增长之后,总是伴随着惨重的损失。

  这与董事会结构也不无关系。在美国的治理模式下,董事长和首席执行官的职位往往没有分离,而董事会的主要成员是非执行董事,他们通常缺乏风险方面的专业知识。在最近一轮信贷周期中,这些非执行董事允许整个银行业体系的风险大幅上升。他们还批准了首席执行官们的薪酬待遇,其中包括失败奖励,这鼓励了风险的上升。

  花旗集团前高管皮特·哈恩(Pete Hahn)目前是伦敦卡斯商学院(Cass Business School)教师。他提出,银行董事会常常太像退休俱乐部。他的说法有一定道理。在去年底,除了首席执行官斯坦·奥尼尔(Stan O'Neal)以外,美林的12名董事中只有3名年龄在60岁以下。尽管美林的董事会成员颇为著名,但他们几乎对银行业和风险不具备全面的专业知识。

  相比之下,高盛的董事会除布兰克费恩以外,还有另外两名执行董事以及该公司前高级合伙人斯蒂芬·弗里德曼(Stephen Friedman)。因此,高盛董事会有一个专注于风险规则的核心小组。高盛的董事总经理中还包括纽约联邦储备银行前行长杰拉德·科里根(Gerald Corrigan),外界认为他是金融危机方面的卓越专家。

  如果你认为在愈演愈烈的信贷危机中,高盛必然不会受到不安情绪的影响,这种想法是愚蠢的。高盛自己的对冲基金就存在问题。但是,高盛确实与Knight Vinke等股东维权者目前抨击的“大型银行”模式存在显著不同。高盛以批发为主的业务活动存在多样性。不过,虽然存在潜在的利益冲突,但它们也带来了真正的协同效应。

  显然,银行治理亟须反思。由于其与众不同的模式,高盛为人们的思考提供了有趣的素材。

  (作者为英国《金融时报》专栏作家,Quintain的董事长)

    ■约翰-普伦德(John Plender)  文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