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专业的公众如何应对专业的涨价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11日 09:31 中国青年报
邓璟 在12月9日召开的全国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上,发改委主任马凯提出了2008年资源产品价格等方面的改革目标,有一段是这样描述的:“稳步推进成品油和天然气价格形成机制改革。加强输配电成本监审,完善标杆电价和可再生能源电价政策。改革矿产资源税费制度。合理调整水利工程和城市供水价格。”而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秘书长王永干近日说:“五大发电集团已集体上书国家发改委,恳请尽快在电煤价格涨幅大的重点区域启动煤电联动。” 看完这些专业性叙述,不专业的公众有种又要涨价了的预感,然后就没有头绪了吧?公众的预感往往是对的,但除了发牢骚之外,好像很难有更好的应对办法。当然,发牢骚也不是没有好处,如果发牢骚的人多了,牢骚声势浩大,就会成为不容小觑的民意。 可是,从过往经验看,譬如说某些垄断巨头屡次“逼宫”成功,不专业的“牢骚”(民意)对付专业的涨价,似乎胜算几率不大。不专业应对专业,有没有更好的办法? 回顾一下上世纪50~80年代的“购物票证时代”,就算你手里有钱想买件商品也不容易,既要忍受售货员的冷漠,还要保证在抢购中能先拔头筹。现在呢?就算你没有现金,带张信用卡也可以到城市中大大小小的商场超市,想买什么就买什么,服务员的态度之好无需多提,价格、质量方面你都可以货比三家。 这说明了什么?垄断没有出路,只有自由竞争才能让消费者真正享有物美价廉。五大发电巨头这些大型国企集体上书,或许真有自己的难处,但这不是涨价的理由。一种商品的成本和价格,没有经历市场竞争的洗礼,就不可能真正合理。要是不信,看看民营航空公司春秋航空的廉价机票,就能知道竞争带来的好处。因此,拿不专业应对专业,最重要的一点是政府打破行业垄断,松权放手促进竞争。 退一步来说,如果不能马上打破垄断,那么不专业的利益群体(民众)就需要有一个可以为己代言的机构或群体。代言机构或群体,既要有一定的专业水准,又不能来自专业的利益群体(垄断企业),还不能是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政府。发改委面对集体上书难免会尴尬:涨价吧可能会跟民意作对,不涨价吧好像对不起“国家”(垄断国企),“观察一段时间”、“调查一番”吧,公信力又难以保证。此时,代言机构就显得尤为重要。 其实,类似的代言机构或群体在国外并不罕见。笔者在加拿大的朋友Hsin对我说,加拿大有独立的Committee ofAdjustment(调整委员会),它们在资源涨价前要到居民那里调查,撰写一份详实、客观的调查报告上交议会,最后由议员投票决定是否涨价。媒体还要公开哪位议员赞成哪位反对,让民众下次选举议员更有针对性。 如果前两点都做不到,还有个妥协之策:公开一切信息,赋予民众投票权,以此决定是否涨价。涨价也许是必须的,但如果超出了大多数民众的承受能力,民众都要投票反对,那也能说明涨价最起码在现时是不合理的。 笔者在美国的朋友Yana说,美国政府在资源涨价时,首先要将涨价的消息公之于众,为什么要涨和涨多少都要开电视会议讨论。电视台邀请相关利益方进行辩论后,让议员和有投票权的民众去最近的投票点,投票决定涨不涨和涨多少。其中,议员的投票要占一定比例。 关于涨价,近年来因不专业对抗专业而输掉的例子太多了,笔者认为终归是对抗的机制和策略问题。如果能在上述三种机制策略上下工夫,别说“两大”、“五大”集体上书“逼宫”要涨价,就算是“十大”要“逼宫”,咱老百姓也不怕。
【 新浪财经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