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叶檀:不必在意淡马锡减持中资银行股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30日 09:36 每日经济新闻
叶檀 NBD评论员 股市周四反弹,市场信心大振,这并不是什么值得大书特书的标志性事件,A股市场的盘整、震荡将是长期现象。关心指数的具体点位价值不大,我们不如追问另一个前瞻性的话题,国际资金如何转向? 继巴菲特减持中石油后,最近让人提心吊胆的莫过于淡马锡在减持中国远洋后、又在香港市场上减持中资银行股,这被许多人视为中国银行股下行的前兆。另一个不好的兆头是中国重汽在香港市场破发,这被视为香港市场上来自内地公司股票遭到抛弃的一个例证。 但这只是表象。几乎与此同时有一串反向例证,证明中国资本市场、中国资产受到追捧。如全球最大的钢铁生产商阿塞洛-米塔尔近日证实正与中国东方集团谈判,提高其目前28%的持股比例,而与华菱管线合资成立汽车制造用钢生产企业的计划也在紧锣密鼓的推进过程中。华菱管线母公司华菱集团表示,华菱集团可能会与米塔尔合作进行海外资源的收购,华菱集团考虑在澳大利亚及非洲等地区开发海外资源项目。与此同时,洛克菲勒基金有在进军内地房地产界,而英国地产商、谢菲尔德联队俱乐部主席凯文·麦凯布计划分拆所持内地房地产权益,他们在杭州、成都、常州和深圳等中国大中城市进行房地产投资。 人民币资产被看好,尤其是人民币升值越来越明朗的情况下,内地的能源、地产与消费类公司仍然会作为抵御全球通胀的工具受到追捧。笔者当然希望看到房地产市场下降,但从地价、税收、资金各方面都没有看到地产股有大幅下挫的可能性。虽然内地的资本市场、内地的房地产市场依然被看好,但香港市场却出现了相反的动向,可能的原因是港币下行导致的汇率折价使国际投资者直接转道越来越开放的内地市场。事实上,香港的市场容量与非主权货币缺陷以及对于内地资本市场的过于依赖,决定了那是一个没有前景的市场。 国际资金的另一个投资主渠道是在次贷危机冲击下被低估的西方金融资产,不止一家分析机构指出,目前是逢低吸纳西方金融资产的好机会。据披露,来自中东和亚洲地区的投资基金今年估计已经投入370亿美元,用于购买西方金融公司的股份,是2006年金融类股方面投资额的4倍。这还不包括中国机构购买黑石、巴克莱的80亿美元资产。11月26日,美国花旗集团宣布将向阿联酋的阿布扎比投资局出售最多4.9%股权,涉及75亿美元。市场人士猜测其他中东国家也有可能仿效阿联酋,投资于美国银行业。 中国概念资金正在汇入国际金融流,其主要目标指向一是资源,二是金融资产。中国资金入股国际金融机构与资源性企业的消息不绝于耳,绝非空穴来风,真切地反映了资金流动的趋势。 所以说,国际资金热潮目前明显兵分两路,一路流入以中国内地为代表的新兴市场,二是追逐目前已经明显被低估的西方金融资产。认清这一形势,有助于我们形成如下判断,香港市场中的内地公司股票的弱势不等于中国内地资产的低迷。据邹恒甫先生介绍,世界银行对中国经济极为乐观,而美国经济下行则有夸大之嫌。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卢卡斯在纽约时报撰文驳斥美国经济崩溃论,实际上,对美国经济风险的夸大其辞为美元疲软找了一个绝佳理由。美国房地产市场确实低迷,但美元的疲软使美国成为欧洲人的购物天堂,节日消费也使美国股市短期向好。 如果国际资金仍然通过公开的甚至地下渠道积极配置中国资产,我们有什么必要对披着熊皮的牛念念不忘呢?
【 新浪财经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