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毕书之:直面可能被低估的贫困线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27日 08:54 燕赵都市报

  贫困的终结不仅仅意味着结束极端苦难的状态,更意味着帮助那些贫困的人走上发展的阶梯,开始能够享受到经济增长带来的利益与希望。从众多发展中国家的发展路径来看,单纯寄希望于经济“单兵突进”的快速增长,是无法解决所有社会问题的———经济增长与消除贫困之间的关系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

  9月25日在北京发布的《中国发展报告2007》指出,我国农村贫困线可能在较大程度上被低估。目前,中国农村贫困线设定为每人每年683元人民币,而针对发展中国家,国际通行标准是每日每人1美元,每年约为2500元人民币。报告称,贫困不仅仅是“吃不饱饭”的问题,而且涉及人们生活的各个层面,还包括“穿、住、行”,以及教育、医疗和社会交往等方面。(《中国青年报》9月26日)

  中国现在到底有多少“穷人”?有说2000万的,有说4000万的,也有说8000万甚至1亿的,数字不同皆因标准不同———贫困线低,“穷人”就少;贫困线高,“穷人”就多。线高线低,大有不同。

  对重新设定贫困线问题的讨论,并不会掩盖这些年来国家在扶贫上取得的巨大成就———按照官方数据,1978年~2006年农村贫困人口总共减少了2亿多人,这些成绩是举世公认的。之所以要在贫困人口越来越少、扶贫工作捷报频传的时刻,再次讨论贫困线设置问题,正是要为新时期的减贫工作找到一个新的起点,开始新的征程。

  贫穷绝对不单单是一个吃不饱饭的问题———那是一个非常低的标准。联合国开发署早在《1997年人类发展报告》中就提出:贫困不仅包括人均国民收入的因素,还包括人均寿命、教育、卫生和生活条件等因素。因此,在界定贫困概念时,国际上最普遍的做法是将贫困分为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绝对贫困主要是以满足人体基本活动所需的最低营养水平作为划分的标准;相对贫困是将一般社会成员从事正常社会活动所需要的最低消费量作为划分标准,包括了社会平均水平的教育、医疗保障等支付能力。

  应该说,告别“绝对贫困”只是扶贫工作“万里长征走完的第一步”,一个致力于民族复兴的国家,真正的扶贫攻坚战是要最大程度地消灭相对贫困。如果局限于以较低标准来消灭绝对贫困,在当前很可能会陷入多个误区:其一,为当前扶贫工作的成绩盲目沾沾自喜,以为工作进入扫尾阶段,将要鸣金收兵了;其二,无力承担教育、医疗支出的“相对贫困人口”被忽视,感到自己成为新的“穷人”,“形势好、意见大”的局面就在所难免;其三,减贫放缓的趋势可能会继续下去,出现一些新的贫困形态,公共服务在农村的缺失会被忽视,因为分配不公等造成的贫困人口受益下降的问题也会被掩盖。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杰弗里·萨克斯认为:贫困的终结不仅仅意味着结束极端苦难的状态,更意味着帮助那些贫困的人走上发展的阶梯,开始能够享受到经济增长带来的利益与希望。只有人人都能迈上发展的轨道,我们这个时代才具有令贫穷终结的可能。从近十多年来众多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一些东亚国家)的发展路径来看,单纯寄希望于经济“单兵突进”的快速增长,是无法解决所有社会问题的———经济增长与消除贫困之间的关系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

  1990年代后期以来,农村贫困减少方面开始出现明显的减缓迹象,每年减贫人数下降了约一半,这一方面是绝对贫困人口数量减少使然,另一方面也不妨承认,我们在加强经济增长质量、调整分配政策使其向相对贫困人口倾斜方面的工作,尚有不足之处。

  简单地看,通过免费义务教育、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制度的推进,公共政策向弱势群体已经有了明显的倾斜。但需要看到,从根本上讲,有效的宏观经济增长政策,如果能跟减贫政策更好地结合起来,才会大大减轻贫困人口的负担,从底层释放出更大的生产力。对一个国家而言,如果不能使大多数贫困人口开始踏上发展的阶梯,他们就无法彻底摆脱贫困的窘境;而任由他们参与市场活动的能力与机会被剥夺,将使他们继续在贫困的边缘徘徊。

  正如报告所指出的,在温饱问题得以较好解决之后,贫困人群的能力发展问题已经凸显出来,现有以解决温饱为目标的扶贫标准亟须作出调整。贫困问题是低估了,还是高估了,需要从经济、社会、政治、文化诸多方面有一个综合考量。当一个新的贫困线指标被制定出来的时候,或许会令一些已经宣布脱贫的人群重新归入贫困群体,但那些数字都只是一个面子问题———有多少人能从新的减贫政策中实质受益,才是一个事关国计民生的“里子”问题。

  -毕书之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