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李华罡:理性看待税收政策的调控功能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01日 08:40 新京报

  税收的根本职能是筹集财政收入,而不是宏观调控,作为调控手段只是它的派生职能,这是税收的本质所决定的。

  5月30日,财政部突然上调印花税的举动让当日沪深股市大幅跳水。我们不去评论这个事件本身的是非,但税收制度改革的进程和动作却值得深思。

  市场经济离不开国家的宏观调控,税收作为重要的经济调控工具自然责无旁贷。但我们要警惕“税收万能”的思想,不可遇到什么问题都使用税收政策工具,也不可将解决问题的希望都寄托在税收政策的效果上。

  税收的根本职能是筹集财政收入,而不是

宏观调控,作为调控手段只是它的派生职能,这是税收的本质所决定的。

  税收本身也有自己的局限性,税收政策必然会改变市场原有的资源配置模式,从而产生效率损失。市场运行结构是复杂的,很可能我们的税收调控政策会适得其反,这样的例子不是没有。

  比如,1988年我们开始征收的筵席税只想到通过征税来抑制吃喝浪费问题没有考虑到中国的风俗习惯以及经济发展后人们对物质生活的追求。如果仅仅是企图抑制公款消费,设立这个税种显然是本末倒置,等于是官家生病,却让百姓吃药。

  又比如,1999年我们恢复征收的利息所得税,本希望是将居民存款从银行中赶出来,繁荣消费市场和资本市场。可是我们政策的出台低估了传统风俗对消费的影响,更没有预计到影响消费的其他重要因素,比如社会保障体系的缺失、工资增长远远低于GDP增长以及资本市场的建设滞后等。正因如此,处于负利率时期,居民存款还是节节攀升。

  如此,这样的利息所得税政策的出台是有违初衷的,特别是在当前这样一个经济体制环境下,更是损害了广大中低收入者的利益。

  如今的资本市场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盈利能力和质量都有了较大的提高和改善,

股权分置改革基本完成,QFII等外资参与国内资本市场的渠道和办法也浮出水面,最重要的是宏观经济稳定快速健康发展为资本市场的繁荣提供了根本保障。

  在这样一个局面下,用不着利息所得税这根“快鞭”,居民存款自动流向了资本市场和消费市场。如何消除当前流动性过剩和流入股市资金过热的问题?利息所得税政策是不是也应该与时俱进,发挥一定的作用呢?这就造成了一个僵局。一方面,居民的投资渠道十分有限,除了股市和国债几乎没有其他可以投资的渠道;另一方面,通货膨胀率的节节攀升导致居民在银行的存款步步缩水。居民的资金应该流向何处去呢?谁来保障他们的财富稳定呢?当前的流动性过剩的根本问题在于结售汇制度。国家庞大且不断增长的外汇储备是人民币供给的一个巨大“水龙头”,外汇

汇率的可预期升值幅度吸引了大量的热钱涌入。这些问题,不是简单的税收政策就可以解决的,解铃还须系铃人。

  还需要注意的是,税收制度调整的弹性和灵活度远远比不上其他经济手段。这是因为税收政策的效果依赖于政府对经济形势的准确判断,然后形成提案和通过繁杂冗长的立法程序。政策一旦获得通过并推行,在短时间内似乎又不太可能撤销,否则会显得政府的决策考虑不够成熟稳重,给民众造成出尔反尔的印象;再者,财政收入的既得利益集团形成以后不容易打破。

  因此,我们经常发现一个税收法案设立容易,而撤销就比较困难了。

  税制改革与税制建设中,最重要的是要有正确的指导思想,要有成熟的理论作为基础,最忌讳的就是缺乏深度思考的应景之举。

  □李华罡(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所博士)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