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杨耕身:挤干政治水分后看食品威胁论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24日 07:52 东方早报

  早报特约评论员 杨耕身

  苹果干含有致癌化学物质;叉尾鱼含违禁抗生素;干贝和沙丁鱼有腐败细菌……这只是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上月扣留的从中国进口的107种食品中的冰山一角,而今年四个月内已有298次船运食品遭FDA拒绝入境。加上此前曾被美国媒体热炒的中国宠物食品成分污染的新闻话题,一时间,美国弥漫着一股“中国食品威胁论”。而随着中美战略经济对话的举行,中国食品安全成为被关注的焦点。

  中国作为食品出口大国的事实,使得任何一点有关中国食品质量方面的风吹草动,都足以令进口国消费者“草木皆兵”。然而在中国对美巨额贸易顺差的背景下,对中国出口食品安全的关注也难免掺入了“政治”水分。正如食品安全领域权威专家陈君石所言,FDA每月都公布扣留从中国来的非法食品种类和数量,但其中绝大多数是因标签不合格被扣留,真正影响消费者健康的产品非常少。

  在看待美国这场针对中国出口食品的“食品威胁论”中,将政治的归于政治,将食品的归于食品,应是一个基本的认知态度。但这只是看待“食品威胁论”风波应有理性的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是,“消费品威胁”固然是被夸大了的,但哪怕起初只是源于极细微的安全隐患,却也表明它“其来有自”。陈君石也不得不承认,中国食品由2亿多呈松散组织形式的农户生产,再经过若干中小型企业加工,“鉴于这些散户和中小型企业的素质,所有食品都合格的话就不正常了。”事实上,在此次风波中,作为一个证据不断被美国媒体引用的中国

宠物食品“含有受污染麦麸”的事件,就曾得到了中国方面的证实。

  与此同时,国内近些年来出现的诸多“嗑药多宝鱼”、“致病福寿螺”、“苏丹红鸭蛋”、“瘦肉精致人中毒”等等事件,也并不比出口食品在美国遭拒或扣留的次数少。在这种情形下,强化对

食品安全问题的监管,已不仅仅是美国或中国消费者哪一方关注的事情了,当然也不必去追问到底是为了美国还是为了中国消费者的利益考虑了。

  固然,我们面临着几亿农民分散生产农作物、几十万小作坊加工销售各种食品,不安全因素贯穿食品供应的全过程的现实国情,但更重要的问题仍是:为什么在中国,六个部门难管一条“鱼”,九个部门管不好一头“猪”?是因为在现实中,诸多职能部门之间的监管职责并不明晰,容易造成具体监管的缺位、错位或越位,而且不可避免地出现有利可图的事情多家监督、检验,有责无利或责大于利的事情则相互推诿扯皮的现象。这样的一种中国式监管体系已成为食品安全面临的最大障碍,几乎也成为每一起食品

安全事故可以追溯的根源。

  如何维持国际乃至国内对中国产品的信心?首先必须从切断部门利益入手,理顺并且建立更科学的监管体系;其次,应建立健全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分析与预警制度,并按照我国的现实情况和相应资源,完善涵盖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的食品安全法律制度。这无疑是保证食品安全的根本期待所在。这样的一种长效管理机制,既是民生政府对于消费者安全的制度承诺,更彪炳着一个负责任大国的良好形象。

  我们看到,“食品威胁论”之下,中国政府也开始了积极的危机公关,逐步完善中国的食品监管方。如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日前邀请欧美、日本等国相关人士到北京召开“国际消费品安全大会”,讨论包括食品安全在内的消费者保护问题……我们期待,此番“消费品威胁论”风波,会成为中国食品安全监管更加有效、有序的转折点。

订阅东方早报请登陆东方早报网站或拨打8008208696;优惠多多、实惠多多、资讯多多。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