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赵晓:正是调控好时机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06日 11:01 《中外管理》
【编者按】面对中国股市的持续高温,在经济学界出现了多种声音,本刊两位专栏作者便形成了鲜明的对立观点。现将两文并行刊出,供企业家对照思考。 赵晓 进入2007年后股市开始震荡。其中,2007年的2月27日这一天,两市股指跌幅均超过8%,双双创下1997年以来单日最大跌幅,“黑色星期二”由此诞生。然而,追究此次股市暴跌原因,却找不到“元凶”。有人称这是一次没有任何实质利空的暴跌。同样令人看不懂的是,股市暴跌后股指竟然又很快重拾山河,而买基金及新开户人群依然潮流般涌入。 透过上述令人迷惑的现象,我们发现:中国经济发展事实上已经进入一个理性繁荣基础上的非理性繁荣阶段,大泡沫危机将无法阻挡地到来。中国企业现在需要学会与泡沫共舞。 大泡沫正在滚滚生成 大泡沫的形成与三个因素有关,第一当然就是中国高速增长的宏观经济;第二是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第三则是全球超级流动性资金集中于中国。 首先,笔者曾述,所谓“中国崛起”仅仅是开始。考虑到中国工业化正面临产业结构升级,并且伴随着至少15年的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国的高速增长大概还有20年。而在此前的若干年,比如说2005年到2010年的5年间,会是增长特别快的几年。这意味着即便到2008年,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也很难止步。所谓2008年大限——将出现泡沫崩盘的说法难于应验。 其次,许多国家在经济高速增长过程中本币都经历了一倍以上的升值,因此人民币的升值空间很大。 再次,据麦肯锡最新报告:目前全球金融资产已达140万亿美元,全球资金势必继续源源不断地进入中国,推动“中国崛起泡沫”达至危险的高度。 这样,中国崛起的过程也将是大泡沫生成的过程。毕竟当年美国和欧洲、日本、亚洲四小龙皆未能避免。惟一的问题是,“中国崛起泡沫”会成为史上最大的泡沫吗? 如不及时调控的风险 假设泡沫无从避免,那么,中国政府能做的事情是什么?就是及时调控股市。最重要的就是不要等泡沫已变得不可收拾时调控股市。那样做,只能重蹈日本覆辙——泡沫崩溃进而经济崩溃。 中国政府更不能像拉美国家那样放任泡沫震荡起伏,那样做,只会陷中国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于极其危险的境地,让富有经验并有强大防风险能力的外国资本乘机“挤压”和“吃掉”中国企业。 相反,中国政府要在股市泡沫刚刚起来时,就采取各种办法来打压泡沫,无论是调高存款准备金率、调高利率、向商业银行发票据,还是出台其他各种能有效降低流动性的措施以及“吓唬”的办法,都是可以考虑的,目的就在于让市场变得理性,让泡沫的生长变得缓和,最终使得经济能够有更加持续、健康、理性的增长。 许多人都在争议说:中国的股市泡沫并不大。很对,然而这恰是宏观调控的最佳时机。许多人也在讨论说“黑色星期二”并不存在明显的利空。这也对了,没有利空就是最大的利空,意味着政府调控之手已如同利剑高悬头顶。 在经历了整整一年麻痹大意的股市大涨之后,2007年的市场必然是警省之年、调控之年、震荡之年。 股市泡沫中的机会 “两害相权取其轻”,如果中国政府可以惟一权衡并进行选择的是,将泡沫引向房地产还是引向资本市场。那么笔者的建议是,应该严控房地产泡沫、相对放宽资本市场的资产泡沫。为什么?我们知道,在中国,房地产泡沫的收益被少数人所获得,大多数人沦为被抢夺的地步,因此它是一种“掠夺型”收益分配。此外,房地产泡沫还会带来城市的畸形繁荣,使得城市化超越工业化,从而阻碍工业化进程的完成。股市泡沫则不同,其泡沫收益可被多数人分享,是“分享型”收益分配。此外,股市上涨可使得大量资金流向工业领域,从而有利于中国工业结构的升级换代。 这意味着中国企业可以与泡沫共舞,利用泡沫上升的时机扩充资金,加快升级进程!那些能够控制好风险,同时充分利用机会的企业将由此乘运而起! (本文作者系北京科技大学教授、博导)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