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王东京:为什么人们喜欢掠夺资源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01日 09:46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与其拿资源养人,还不如拿钱养人

  王东京

  1972年,正当西方国家处于发展的“黄金岁月”、世界经济一派繁荣时,罗马俱乐部的首部报告 —— 《增长的极限》问世了。作者梅多斯预言,由于人口急剧膨胀,资源过度耗费,环境迅速恶化,人类即将陷入无法控制的衰退。此言一出,令全球朝野震惊。

  的确,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对待大自然,近乎肆无忌惮。短短300年里,就掏空了地下长久积淀起来的大部分资源;大片的原始森林,在人们的斧头和电锯下渐渐消失了;随处可见的是生活垃圾和工业废物。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面对人类的肆意掠夺,大自然以牙还牙,毫不客气。大气臭氧层出现了空洞,不再为人们抵挡紫外线;水土流失,土地变成沙漠;厄尔尼诺、拉尼娜、赤潮、洪水、干旱……灾难一个接着一个。人类尝到了自己亲手种下的苦果。

  面对严峻的生存环境,人类再也不能漠然视之了。1972年,联合国召开人类环境会议,号召全世界人民与污染作斗争,捍卫人类美丽的家园。各国政府纷纷响应,并积极行动起来。此后,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又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进一步呼吁人们,为了自己和子孙的幸福安宁,应更多地关注环境,与自然和睦相处。今年年初,中国政府把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写进了“

十一五”规划。

  然而这些年,尽管媒体大张旗鼓地宣传,政府极力倡导,但效果却不尽如人意,生存环境每况愈下。近10年来,长江洪水冲走了数千亿元的财产,以至每逢汛期,人们都提心吊胆。黄河母亲河,曾经抚育了一代代中华儿女,可是她的“乳汁”,再也不像以前源源不断。

  掠夺大自然,我们已经吃尽了苦头,可为什么没有吸取教训,引以为戒?表面上看,是由于人们目光短视,见钱眼开。其实,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大自然的供给是敞开的,几乎是“免费的午餐”。从经济学角度讲,自然资源属于公共资源,也就是说见者有份。既然是见者有份,不用白不用,因此,大家都争先恐后,惟恐慢了半步而“吃亏”。

  举个例子,一块草地,归大家所有,人人都可以放牧赶羊。起先,大家每人养一只羊,草地能够承受,可有人发现草地是公地,无人管束,而养羊又很划算,何不多养几只?有人精明,旁人也不是省油的灯。于是,羊一天天多起来,草地再也无力去填饱这些羊的肚皮。最后,草被吃光了,草地变成了荒漠,人们不得不离开家园,另寻生计。

  这个例子,说的就是“公地的悲剧”。而现在人们随意污染环境,则是一个更普遍的“公地悲剧”。比如工业废物,若让生产厂家自己做净化处理,既劳神又费钱,倘若向大自然排放,不仅省事,还可以节约开支,可这里肥的是厂家,亏的是“社会”,用一句经济学行话说,就是把私人成本转嫁到了“社会”头上。

  看来,要避免“公地的悲剧”,选择收费,实行资源的有偿使用应是可行之策。对付破坏环境一类的问题,必须把生产者踢给社会的“球”,再给踢回去。

  在发达国家,政府经常是奖罚并举。对于那些用于防治污染,高效使用资源,综合利用废物的,给予资金支持,税收减免。对于污染企业,则通过征收“碳”税、二氧化硫税等名目繁多的环保税,以及各种排污费,让他们无利可图,只得去更新设备,减少废物排放,或者改弦易辙,生产“绿色”产品。

  毫无疑问,政府一旦收费,会给那些资源利用率低、污染严重的企业,带来生存危机。一些企业,之所以至今还在苟延残喘,就是因为它们白用了资源,而排放废物,又不付代价。假若使用资源要交费,污染环境要上税,那么,这些企业恐怕就只有“寿终正寝”了。果真如此,企业关了门,这时兜底的当然是政府。

  所以,政府现在必须算清两笔账:一是拿钱养人;一是拿资源养人。到底收不收费,就看政府如何定夺。若收费,企业关门破产,政府就得拿钱。就目前的状况,财政虽然有些吃紧,可能要发点国债,借未来的钱,养今天的人,但这样做能节省资源,给自己和后人提供一个持续发展的环境。若不收费,企业还可以拖延一时,职工暂时也用不着政府养,但得透支资源,使环境进一步恶化,由此带来的后果,不仅是断了子孙路,而且我们也得自食其果。权衡利弊,笔者的看法,与其拿资源养人,还不如拿钱养人。

  (作者为中央党校经济学部主任)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