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外汇查询:

薛涌:欧元与美元的瑜亮之争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05日 08:41 东方早报

  早报美国特约撰稿人 薛涌

  2007年1月1日,欧元迎来了五周岁的生日。在岁末年初的交替之时,欧元意想不到地取代了美元,成为世界最流行的货币。这一货币王朝的更替,可能从根本上改变世界的金融结构。

  在2006年10月之前,在市场上流通的美元,大概价值有7590亿之巨,比欧元略多一点。但到了12月份,流通的欧元总值达到6100亿,相当于8000亿美元以上,成了最通行的货币。

  这一成就,连欧洲央行也没有预料到。2002年1月1日欧元正式发行后,欧洲央行并没有刻意推销欧元,也没有积极鼓励各国用欧元作为外汇储备。直到如今,美元比起欧元来,在各国的外汇储备中还占有绝对优势。另外,面值500欧元的大钞票特别流行,每年需求量以14%的比例上涨,抬起了流通的欧元的总价值。许多人估计,这种大面值的欧元,大量被犯罪分子所使用。在小面值的货币中,美元还是最流行的。另外,欧洲人更习惯携带和贮藏现款,电子金融交易也远不如美国普及。这一切,都造成了欧元流通总值的“虚高”。

  不过,即使考虑到这些因素,欧元的扩张势头也令人刮目相看。欧元区人口3.15亿,仅略高于3亿的美国。但由于东欧基本还不属于发达国家,人均收入远低于美国,按说不应该在货币流通总量的需求上构成对美国的优势。当然,欧元区在不断扩张。但是,后加盟的欧元区国家经济总量很小,如刚刚加盟的斯洛文尼亚,国民生产总值仅为欧元区的0.3%,人口200万,不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可是,欧元诞生后,需求量以每年10%的比例提高。如今的流通量和2001年底被欧元替代的各种欧洲货币的流通总量相比,已经翻了一倍。可见,这里的核心因素,和欧元不断升值,以及这种升值背后欧元区的经济表现密切相关。

  欧元诞生时,锁定的是与美元一比一的币值,但之后则无法抑制其升值,到2004年12月,曾创下1欧元兑1.36美元的纪录。如今欧元价值依然居高不下,乃至《经济学人》预测历史的最高纪录可能会被突破。现在的问题是,欧元和美元比值的变化,是反映了短期的金融震荡,还是欧元区和美国经济实力的消长?这也是《经济学人》提出的问题。美元的力量,来源于其基本国力。世界普遍相信美国经济表现优于欧洲和日本,拿着美元心里踏实。这也是各国普遍储备美元的原因。但是,数据分析表明,这不过是一个虚像。美国经济增长速度确实超过欧洲,不过这主要是其人口增长率高所造成的。真正推动货币价值的,还是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在这方面,欧元区与美国不相上下。而最近美国的劳动生产率涨势放缓,欧元区则涨势强劲,优势似乎正在向欧洲转移。

  更重要的是,最近美国的经济增长,是建筑在不断增高的政府财政赤字和家庭储蓄急剧下降的基础之上。这等于是通过借贷搞超前消费刺激的增长,从长远看无法维持。反观欧洲,高福利政策导致市场经济缺乏灵活性,妨碍了竞争。不过,在《经济学人》看来,这反而说明了欧洲的潜力:被绑住手脚的欧洲,与吃了超前消费的“类固醇”的美国竞争也能打个平手,以后岂不更不得了?

  美国和欧洲,一直有所谓瑜亮情结。从长远看,美国人口增长强劲,欧洲不断老化。在经济总量和增长幅度上,美国确实具有长时段的结构优势。不过,从社会结构上看,欧洲比较均富,社会流动性比美国迅速,穷人成为中产阶级或富人的可能性比在美国要大。从总体上看,欧洲民智较高,在劳动生产率方面,比美国更有优势。更何况,美国在国际上到处树敌,花费甚巨,乃至没有经费解决自身的问题,浪费了人口年轻的优势。综合而论,美国在人口上的结构性优势欧洲很难攀比,但欧洲民智上的优势和社会平等,也是美国很难追赶的。

  美元和欧元的此消彼长,使国际社会重新掂量双方的优势。继俄罗斯、瑞士、委内瑞拉之后,阿联酋上个月决定其

外汇储备要从美元向欧元转移。伊朗日前也决定以欧元取代美元来作为石油出售的货币,这虽然是一个重大的政治博弈,但在这个节骨眼上,伊朗的决定还是有相当的心理冲击力,也足以说明欧元已经成为可靠的国际储备货币。一旦世界各国确定了对欧元的信心,大量以欧元代替美元作为外汇储备,美元就可能大规模贬值,
美联储
就不得不升高利率,而这有可能会重创美国经济。

订阅东方早报请登陆东方早报网站或拨打8008208696;优惠多多、实惠多多、资讯多多。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