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外汇查询:

华桦:官员口水战与百姓温度计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29日 04:33 金融投资报

    谁该为“民生”服务,为这个社会服务?谁该分享社会发展的成果?

    □华桦

  从山区到成都打工的小屈父子俩,圣诞节那天是在建筑工地上度过的,按照计件工资的标准,他们这个晚上的加班,每人可以挣到二十元。如果工钱能顺利拿到手,父子俩对今年春节回家后的鞭炮、对联、老人与孩子的笑脸,还是充满憧憬。

  阴冷的寒风中,工地上的建筑材料和往天一样,沉重;不远处的锦江边,闪烁的灯光和随风飘过河来时高时低的音乐声,遥远。

  好几年没出门的老文夫妇,这个周末在金沙车站坐长途车去了西岭雪山。站在索道人口处的售票窗前,望着160元的门票,还有上山后每项50-100元的自费娱乐项目标价,打了“退堂鼓”。就为了在西部看看“洁净的白雪”,两人还是舍不得可以维持两个月基本生活的700元钱。

  而在媒体的版面中,荧屏上,我们看到了1400万收入的富豪作家,看到花费3.6个亿打造的一部电影……

  一边是国家的经济发展已连续四年以10%的高速增长,一边是最能反映老百姓生活水平的物价与收入的反差在一步步地拉大,不仅幸福的感觉不强烈,反倒是手中的钱更要算计着花了:

  就在前几天,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2007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蓝皮书。蓝皮书指出,“看病难、看病贵”首次成为城乡居民眼中最严重的社会问题。而“看病难、看病贵”,“就业、失业”和“收入差距过大、贫富分化”这3个“痛点”,正在侵蚀着中国老百姓对生活幸福的感觉。

  社会调查是一回事,而学者的看法,又让我们有时迷惑于一种“理论”中:

  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日前在深圳发表了题为“中国经济走向”的演讲。他说,有人担心中国人均GDP突破1000美元后,会掉进“拉美陷阱”,即人均GDP会徘徊在2000到3000美元。“中国的人均GDP按实际购买力评价计算,已达4500美元,早就跳出了‘拉美陷阱’”。

  实际购买力?4500美元?我都怀疑自己的眼睛看错了。

  连房地产都没有计入GDP增长的数字,这是我们知道的事实。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所长李培林就表示,中国老百姓的消费率已经下降到了历史最低点,仅为38%,而且继续低于投资率。“这是一种不正常的现象。”李培林说,这种不正常的现象一方面源于固定资产投资过快,另一方面也是医疗、教育和住房开支持续走高严重抑制消费的结果。人们在交完孩子的学费、付完看病的药费以及归还住房贷款后,已经没有多余的钱用于其他支出。

  大多数处于生活底层的人没钱消费,这,恐怕才是我们要面对的现实。但现实可以视而不见,即将过去的一年里,学者和官员们的“高论”,有多少是让我们听得如坠五里云中的:经济学家钟伟就说过,“我不知道老百姓是谁。”

  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也说过,“水价会在老百姓许可和承受范围之内调整”。

  

卫生部长高强说过,“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涉及十几个部门,相当复杂,目前尚无灵丹妙药可以解决。”

  社会学家郑也夫说过,“自来水100元一吨保证可持续洗澡”。

  就连地产商任志强都说,“我们只是当丫环的……”

  谁该为“民生”服务,为这个社会服务?谁该分享社会发展的成果?尤其是当普通的百姓为社会作出贡献,他们是否得到了应有的回报?

  前两天从报纸上看到一则消息:在南国深圳,曾被誉为“爱心大使”的丛飞的父母和女儿,在丛飞为社会作出了无私的贡献——300多万元的金钱和自己的生命——以后,老老小小却陷入了有病不敢看、物业费没钱交、连吃的米都是老乡送的境地……

  看着一个接一个花样翻新的富豪榜,看着一届又一届香车

豪宅
奢侈品
展览,再看着一年又一年在寒风中守候车票的打工者,会让人产生一种错觉:我们是共同生活在一块土地上吗?

  突然想起一篇纪念陆定一先生的文章,在文章里,陆定一留给这个世界和它的祖国的最后一句话是:“让孩子读书,让人民说话。”也许,在老一辈革命者的心中,打江山的最终目的,是崇高的,也是简单的。

  在词典中,“和谐”一词的解释都和一个“口”有关,口是用来做甚的?无非吃饭说话。一个属于基本生存需要,一个凸显社会公平与民主。

  两者缺一不可。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9,540,000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