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党国英:大国何以崛起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27日 09:43 南方都市报

  中国观察之党国英专栏

  《大国崛起》是一部瑕疵互见的历史政论电视片。创作者强烈的忧国忧民、希望民族振兴的意识跃然屏幕之上。可以说这是一部积极的、能鼓舞人们奋发图强的作品。在当今被古装戏和生活娱乐片统治的荧屏上,有这样一部片子播出,的确让人感到耳目一新,观众们欢迎这部片子自然是可以理解的。但拿《大国崛起》和《河殇》作一个比较,如果说后者有点剑走偏锋的话,前者则显得有些过于平板了,尽管它充分借助了电视手段而增加了不小的视觉冲击力。

  如果按《大国崛起》创作者的目的,要这部片子启发人们深入思考人类近代史,找出大国崛起的秘密,并启发国家政要去抓住引领国家和平崛起的关键,恐怕人们多少会感到失望。

  讲“大国崛起”,应该首先面对“国家”这个概念,而知识界恰恰在这一点上懵懵懂懂。以为有个皇帝、有支军队,就算有了国家,这是大众非理性思考所产生的标准的知识错误。历史学家约瑟夫·R·斯特拉耶提供了迄今大概是最好的关于国家变迁的理论,而在片子创作者的采访名单中没有这位史学家。国家产生的标志是,某区域的统治者开始区分私权和公权,并开始用公权保护私权,用公权为民众提供服务。此前的“国家”会掠夺私人财产,统治者的暴力是掠夺私产的工具。此后才有了更成熟的“主权国家”。

  私权和公权的分离及其应用的规范化,是理解近现代史演变的钥匙。不能排除产权以外的要素对历史演变的影响,例如,对产权实行同样的保护,有国家发展快,有的则发展慢,这大抵是一些偶然历史事件在起作用,而标准的史学家常常看重的是这些东西。对历史有重大影响的因素主要是产权(包括公权和私权)的界定和保护。然而,在《大国崛起》的全部解说词里,提到“产权”一词的地方仅仅两处(不包括知识产权说法中的3处)。

  西班牙和葡萄牙在“崛起”的时候还不是一个现代意义上的国家,公权与私权不分,统治者用暴力和宗教狂热激情将中产阶级驱赶到了西欧(特别是荷兰),霸占了他们的财产。这大抵是西班牙、葡萄牙衰落和荷兰兴起的主要原因。《大国崛起》的解说词中只有两处提到“中产阶级”。

  要合理地界定公权和私权,并对私权进行保护,必须建立民主制度,因此,理解大国崛起的另一个关键概念是“民主”。然而,《大国崛起》解说词仅仅有12处提到“民主”,且主要是在复合名词中涉及,并没有认真讨论民主政治的意义。影响民主制度建立的一个重要因素是西欧的自治传统,《大国崛起》中不小篇幅涉及到了自治的意义,这是它的一个亮点,尽管它对自治传统的历史分析完全是空白。顺便指出,我并不赞成“拜民主”教条;“自治”不见得总是“民主自治”;民主制度仅仅是社会权威结构的形式之一,但理解近代史不能回避民主制度的意义。

  西欧的崛起是一场漫长的制度竞争,影响竞争速度的是与“产权”和“民主”相比次一级的要素,分别叙述如下:

  第一是防范风险、降低交易成本的制度的发明,如专利制度、股份公司制度和复式簿记制度。《大国崛起》仅仅重视“专利制度”,其他制度几乎完全没有提及。

  第二是人口变化的意义。变革需要宽松的环境,影响变革环境的最重要的因素是过剩人口的压力。任何国家的“崛起”过程都免不了要处理:(1)中央和地方的矛盾;(2)国家和社会的矛盾;(3)劳动和资本的矛盾。处理这些矛盾意味着剧烈的利益关系调整,如果变革环境不宽松,就可能发生颠覆政权的事变。而现代化的过程是排挤人口、解放人口的过程,影响变革环境的关键因素是人口压力。有的国家幸运地获得了好机遇,有的则没有。英国获得了很好的殖民扩张机会,德国和日本则晚了几步。《大国崛起》的解说词尽管多处提到“人口”,但似乎不是在这种意义上认识人口的。

  第三是知识界理性主义战胜浪漫主义的意义。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加上工具理性主义(因为这个概念在使用中的混乱,我宁愿讲“经济学理性主义”)颠覆了“以神为本”或“以权为本”的“前国家统治理念”,形成了培养职业政治家和工程技术人才的近代教育体系,这是西欧一些国家国力强盛的重要因素。《大国崛起》的解说词仅仅有4处提到“理性”,且也不是专门讨论它的意义。

  第四是工程技术的意义。说到技术,不能不讲航海技术对世界历史影响,也不能不讲北欧维京族人(也称北欧海盗)对欧洲人的影响。要了解欧洲,必须了解它的航海历史。当然,懂了航海,也未必一定就懂中国;但不懂航海,是肯定不会懂中国的。舰队的组织结构对社会结构有重要影响,这是问题的关键。《大国崛起》的解说词通篇干脆没有提及航海技术。另外,美国经济史学家诺斯是解剖历史的大家,他的名言是:技术是制度变化的函数。《大国崛起》的创作者为何没有访问诺斯?

  世界近代史是西欧人在军事上不断获得胜利的历史,这是谁也不能否定的。一个军事史学家说,决定这个胜利的关键是军队装备技术、后勤保障供应以及军队的纪律。这三者的背后是社会结构的意义。谈到大国之间的竞争和扩张,如果不挖掘军事优势的表现形式和社会根源,那对于观看这部片子的中国将军们,不能不说是个遗憾。在《大国崛起》的解说词中,检索不到“后勤”一词。

  《大国崛起》的末集这样向人们揭开“大国之谜”:“回顾500年来各个世界大国发展的历程,讨论大国崛起的关键性因素。单一的因素一定是错误的,但有一些共同的因素却值得关注:重视科学和教育、建立起适合本国国情的政治经济制度、善于学习但绝不简单模仿别国的道路、后发国家在国家力量主导下加快现代化步伐等。”看看,既是“共同的因素”,却又是要“适合本国国情”。说到底,这部片子没有告诉我们决定大国崛起的关键的共同因素究竟是什么。也许创作者们把力气下到了各国的“不同国情”上了。国情是要讲的,但如果离开普遍规律,国情就讲不清楚。在人类发展的大方向上,国情仅仅影响到一个国家发展的速度和变革的形式;如果过分强调国情,可能迷失方向。在人类几百万年的历史上,几百年的发展差异有什么意义?

  (作者系中国社科院研究员)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