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尚德琪:傲慢不会带来利益最大化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23日 04:52 中国青年报

  尚德琪

  《外资银行管理条例》将于12月11日起施行。这意味着几个月以后,在中国本地注册的外资银行就可以在国内全面开办个人人民币业务。

  刚刚加入WTO的时候,国内银行业就开始谈论“狼来了”,好像要“痛改前非”的样子。现在,狼真的来了,他们却出奇地镇定,说法也几乎异口同声:我们不怕。

  一家国有商业银行的负责人说,中资银行有自己的优势和特色,外资银行也有短处,中资银行的服务网络和在国内的人脉是外资银行无法比拟的。另一家国有商业银行的新闻官则说,要想享受到外资银行的优质服务,消费者可能要付出一定的代价(即收费),不过这也许能改变人们以往对服务收费的看法。(《中国青年报》11月17日)

  前者的说法,暴露了国有

商业银行的“地主姿态”和“熟人思维”;而后者则体现了国有商业银行的“被告意识”和“举证心理”。

  中国消费者之于国内银行虽然是“自己人”,但长期以来关系紧张。霸道的服务条款,僵硬的服务态度,已经让广大客户忍无可忍。虽然业务网点遍地开花,储蓄存款连续增长,但这并不等于所有的客户都是被“人脉”吸引来的。来是因为没有选择。

  国内银行好多收费之所以收得理直气壮,最权威的解释就是“与国际接轨”。现在,外国银行就要来了,国内银行想的不是如何改进服务使其与收费相对称,而是急着要向人们证明自己的收费确实符合“国际惯例”。同样的收费,并不等于同样的服务,想靠外资银行给自己的收费作证,大概也不是那么容易。

  据报道,条例公布以后,英资渣打银行在第一时间已向中国

银监会提交了筹建本地法人银行的申请。他们表示,在拿到牌照之后,普通居民只要有1元就可以到该行开户(《东方早报》11月17日)。单是这一点,就可以让国内许多银行汗颜。近一两年来,以有效利用银行资源为名,许多银行纷纷清理小额储蓄账户,或者对小额储蓄账户实行收费管理。这种傲慢的态度,使很多穷人不得不告别银行。和“一元钱可开户”的外资银行相比,谁更有“人脉”呢?

  不久前,笔者急用5万元,急匆匆到兰州一银行网点取款。但银行工作人员说,取5万元以上必须提前一天告知,提前告知的目的是准备足够的资金。让人想不到的是,当笔者提出要取4万元的时候,他们虽很生气但一声不吭地办理了。事后,银行自己人说,在这种情况下,取4.99万元都行,取5万元就是不行。如果说国内银行是傲慢的,那么,这样的经历告诉笔者,他们总是在不适当的地方傲慢。

  外资银行的进入,可能会产生一种“搅局”效果。首先,外资银行与国内银行之间的竞争,可能在各个领域展开,从而打破原有的利益格局;更重要的是,外资银行将冲击到国有商业银行之间的某种“默契”,使这个庞大的群体产生“分裂”,“真竞争”可能会在它们之间就此开始。

  普通消费者期待外资银行的进入,其实并不是想得到什么直接的实惠。在很大程度上,他们只是想改变国内银行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的傲慢姿态。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