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城市为什么让我们大家活得这么累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15日 09:19 新浪财经

  

城市为什么让我们大家活得这么累

新浪专栏作者李开发。(新浪财经资料图片)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李开发,多年在政府与企业及研究机构任职,研究方向为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城市经济发展战略、城市规划、环境保护。是多家媒体与企业聘请的经济学家、城市规划专家、决策顾问。关注弱势群体的生活境遇,关注城市房价与房地产宏观调控,有近百篇专栏文章,被人称谓“穷人经济学家”。

  11月13日-11月19日,新浪财经把一周的时间留给李开发。----编者按

    城市,为什么让我们大家活得这么累?

  一、城市,给我们的感受是好累,好好累

  难得周末,偶尔有朋友聚会,大家的反应是好累,很长时间没有聚一聚了。说到累,大家都是没完没了。在北京这样的大城市工作,累是人们感受之深且深入肺腑之言。为什么累,公认公知的理由就是因为我们所在的是大城市,是飞速成

长城市。许多人慨叹,真不如小城市好,真不如回小城市工作去。相信上班族没有多少没有同样的感觉。研究一下为什么城市发展到今天会让大多数人叫累,难道是经济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吗?近些年来,一直有人试图告诉我们,经济发展导致人流聚集,淘金的人们蜂拥而来,商业贸易的多,旅游的客人多,寻找工作机会的多,城市大了就会累,经济发展越快的城市就越累。别说别人,我作为研究城市的业内人士,其实以前的多少年也是这样自我解嘲的,谁让我们生活在在这样的大城市里呢?

  提起累的种种表现,实在是一言难尽。 城市之累,首先得从公交车说起,早上五点半就开始运行了,然后度过满满一整天,直到晚上11点,不少线路的车上还有挤得满满的一车人。一个不用验证的观点是,城市发展了,人就该累;城市大了,人就该累;城市的节奏比农村快,大城市的节奏比小城市快,人们之累,全是城市发展惹的祸。累是经济发展如影随形的附产品。直到近四五年,集中精力研究城市发展之困,才发现所谓的大城市之累,城市发展之累,过去那种归结于城市经济发展的快与城市规模之大的说法,原来是有其背景的,且听笔者慢慢道来。

  二、住在城市,累有多种形式,但感觉是相同的

  关于累的表现种种。

  一是体累。

  以我一位同事为例,家住望京,上班地点在西三环北路。按道理说,路并不远,且主要是干线环路,平时家里坐车近一个小时可到,但逢到上下班时间两个小时还紧巴巴。早上五点半就得起身,然后梳洗方便,然后简单做点早餐,一晃也是6点15分了,赶紧拔脚朝公交车站跑,大约从家里到车站要15分钟,然后站在风口里等车,常常一等15到20分钟,这个时候大约已经是6点50多了。好不容易等到车,但已经没有座位了,因为车从起点算已经有4、5站,人多。然就是一站一站,慢慢吞吞地,摇晃着,在每隔300米就会有的红绿灯面前或停或走,而且车挨车,速度比老牛拉车也好不到那里去。待到单位,已经是接近九点了,好险,有时常常冷不丁弄个迟到。最可无奈的是挤车的人多,常常是前胸贴着后背。一个启动,一个踉跄,一个刹车,一个突然前倾,那种上班途中的累,往往比真正上班还要累。等到一天过去,八小时完了,终于到了下班的光景,你推开窗户一看,哇噻,街道上已经被大车小车挤得严严实实,挪动得有时比人走路的还要慢。比如笔者好几次去中关村大街办事,下午四点半,从清华西门到友谊宾馆这一段,算是中关村大街的中段,仅三公里左右,有时一个小时楞是车没有通过。为了不再无效率的受挤,也想在车上找个座,怎么办,只好继续呆在办公室,等时间分分秒秒的过去,等车流加快,人流放缓。因此,人在办公室,两眼却直盯盯的望着窗外的人流车流,好不容易等到快七点了,感觉车流要宽松一些的时候,赶紧如留弦之箭出来挤车。终于上了汽车,晃悠来晃悠去,直到近九点才到家。然后洗洗刷刷,然后做好饭,吃完了,也该是10点了,基本上一倒头就睡着的那种主。这一天又过去了。如果说起来,从早上五点半,到晚上10点,一共16个半小时,那有安闲的时候?平心而论,我的这位同事真的不算远,相比之下,那些住在五环外,回龙观的,太平家园的,甚至住在沙河,小汤山的,甚至住在东五环的,住在通州的,住在云岗的,住在大兴的,同时又要到市区上班的,已经幸福多了。

  二是心累。

  现在大城市人才聚集,竞争是无比激烈,找工作很难,做好工作得殚尽精力,虽然已经早到迟走,甚至自动加班,但是由于累,所以工作效率并不高,不过还得挤牙膏一般,挤不出来硬挤,做不出来硬做,从某种意义上毁了人们的创造力与想象力。近几年来,人们关于的“过劳,过劳死”的词义研究有过多种解释,但是最基本的解释就是太累,超过劳动强度。专业名词是指“在非生理的劳动过程中,劳动者的正常工作规律和生活规律遭到破坏,体内疲劳淤积并向过劳状态转移,使血压升高、动脉硬化加剧,进而出现可能致命的状态”。早在五十多年前,美国疾病控制中心已正式将此病症命名为“慢性疲劳综合征”,并拟定了相应的诊断标准。而“过劳”有一个共同特点是由于工作时间过长、劳动强度加重,以致筋疲力竭,又称作亚健康状态,这是中国特色的叫法。其主要表现有:经常出现身体乏力、睡眠不稳、记忆减退、头痛头昏、腰痛背酸、食欲不振、视觉紊乱等疲劳症状。但到医院去检查,却又没有明显的病症。这不是大城市人特有的症状是什么?笔者无意炒作过劳的问题,但在大城市工作的现实,确实让人们感觉“过劳”,许多人的过劳其实主要是每天路上的三四个小时甚至更多。“过劳”超过了人们的承受能力与承受限度,找不到幸福感,“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只希望每周的一个星期天能睡上一个懒觉,而这也常常成了一个奢侈的安排。

  三是神累。

  精神累。你看,上班堵在路上,吃着汽车尾气,没脾气;开车办事,有车没处停,许多车已经停在路牙上,有的地方车比人挤多了,好不容易留下一个勉强能够通行的单车道,头发晕的找车位,找了一大截路,好不容易找到了车位,再回头一看,时间已经过去了半个多小时。外出办事,常常半天办不了一件事,为什么?一是路远,二是车慢,到处是红灯绿灯,公交车几乎百分之九十是那种逢站必停的车,等死你也别着急,急了也没有用。好不容易有了轻轨和地铁的方便,但近些年城市也扩大了多少倍,最好的交通是轻轨与地铁,但是通州轻轨边的住户到市中心的二环,在路上时间也得一个半小时。不被累坏了,也被急坏了。

  三、把累的原因加罪于城市发展,其实原本就是外行人的一个搪塞之言

  城市发展快和城市效率高,是城市人们累的根据吗?其实是城市规划者们搪塞责任的话。累,其实一开头就是我们的城市规划者违反科学理念、违反城市发展规律造就的,当然更是几十年来多少任城市规划者共同造就的。从本质上说,我们的城市规划,比如说北京,从建国就没有几个正确的选择。即使现在思路正确了,也保不准按照正确的思路去做,也可能大相径庭。说一套,做一套,畸形发展,让人们感觉分外的累,过分的累,出奇的累,没有地方找理由的累!

  最近的十几年,笔者研究城市经济,城市发展,参与的规划多了,特别是外国的见的多了,中国的见得多了,再梳理一下中国的城市规划理论与实践,一个最突出的体会,就是我们的城市规划者,几十年的城市规划者,没有给人们一个和谐的城市规划,让我们在城市的人过得好辛苦,好累。当然,近几年总算找到正确的规划思路,国家发改委有关于城市规划体制改革的意见,国务院也专门在2005年10月就城市规划与十一五规划发了文件,就城市规划的多个子项相互脱节的问题,提出了改进的做法与指导意见。笔者总结一下,国务院的文件的核心精神是希望在全国的城市建设中有一个“和谐”的城市规划。城市规划如果不“和谐”,那来城市发展的“和谐”,人们之累也就在尽在其中了。

  一些读者可能不理解,为什么城市人的累,会跟城市规划者联系起来呢?笔者打算用说事的做法,兼顾娱乐的笔法把深刻的理论简单化,通俗化,让我们看看是不是这么一回事。同时,也就我提出的“和谐城市规划”理论做点解读与宣传。

  第一个要说的是拥堵,是城市人们第一等累。在公交车上晃悠三四个小时,可以是大城市上班族最辛苦的时刻了。如果我们上班族路上单程时间不超过半小时,(半小时其实也不是个小数,自行车也可行驶5公里,公交车至少应当是15公里。一天当中,如果我们省出这3个小时,另做一份工作,每月可有70个小时,可增加工资近35%,如果我们用于休闲,我们的幸福指数可能增加300%;如果我们用于学一门技术,我们将用3年左右的时间,学完一门专科的课程,如果我们用于亲情,看电影,听音乐会,去郊外野餐,去吃农家饭,将会家庭和睦,其乐融融。

  我们知道,小城市至所以舒服,并不在于上班时间少,而在于上班路程短。小城市虽小,但常常也有50万,甚至200万人口,许多人上班步行,许多人骑自行车,甚至有的省会城市,大多数人半个小时都足够上班使用了。这样,每天比我们在大城市的许多人多出三个小时!三个小时,多么宝贵的时间!

  那么,大城市为什么会这样的堵,这样的让人感觉累?因为,我们的城市规划者,没有去研究城市的上班地点与城市的住宅区资源配置的关系,没有研究在宏观上的相互依托与互补。他们的想法是,堵可以显示大城市的风采,累,应当是大城市人受的罪。其实大城市的人大多数也是可以在半小时左右达到工作单位的。因为,我们在总体配置资源时,可以把住宅与就业结合起来,在一定的区域配置若干写字楼的同时,配置出相应的住宅楼,用大的总体安排来保证住户就近可以找到工作,找到工作的就近找到住处。比如,我们把大城市分割为数十个区,而把这些区的工作与居住的配套解决好,让绝大多数人在本区域内找到工作,依然可以象小城市一样悠闲的工作与生活。但是我们城市规划者无视这一准则,脱离和谐互动而胡乱配置。看看我们的城市规划者是怎么安排的吧,最突出的一个,写字楼办公楼向市中心配置,住宅区则向远郊区配置。距离有多远,在北京,有的已经达到30、40公里,目的就是一个,让大家经过长途跋涉才能到工作单位,有的甚至要穿城而过;记得有篇文章的标题是,《城市的规划怎么让城市人上班变成省际旅游?》。我们的规划者把写字楼为主体的中心区的街道两边布置得满满当当的,道路两边建设得严严实实的,两边的商店有的快要开到路牙上,目的就是为了让我们感觉“堵”的风采。在我们的主要街道,最堵的那些街道,人们看到,那些高耸入云的写字楼常常是一个接一个,比如,北京二环边,三环主路,中关村,国贸,现代城,越堵人气越旺,地越值钱,商店生意越好。许多写字楼每层有2000平方米,20层写字楼就有40000平方米,可以容纳400家左右的公司上班,如果每家公司20个员工,这一幢楼上可以容纳8000员工,如果每个公司有5辆车,楼下要停放2000辆车,如果每天每个公司有10个客户开车来谈业务,将有4000辆车流动到达办公楼区,按8小时平均数算,每小时有500辆。我们的城市规划人员肯定懂得这一点,因此,心知肚明的事,就是为了实现拥堵的目标。其实,不止如此,他们还在一个极小的区域内连续规划多幢这样的写字楼,目标就更明确了。你想不堵可能吗?除非你坐直升机。即使直升机也无降落的地方。堵就是这样千方百计造成的。记得有个专家告诉我,城市交通拥堵是繁荣的表现。我晕,真没有见过这样的专家,无怪城市堵成这样。事实上,在北京,中关村大街,西单,建国门,在许多街道,我们的写字楼仍在一幢幢挨在一起上升,在上海,广州,在许多在城市,我们的专家和他们嫡系的徒弟们,每天都在这样,为城市拥堵添砖加瓦。因为,我们设计了堵的城市,如何不堵,城市的人们如何不累?怎能不累?

  其次,要说的是环境。大城市为什么让人这样累?主要来源于环境压迫。我们的城市设计者,首先在街道两旁设计了许多高楼,许多高楼快设计到了路牙,商店开到路边最好做生意的。为什么呢,让我们抬头只见一线天,可以让高楼窒息我们的视野,让我们根本找不到开阔的感觉,用高楼的耸立来压迫我们视觉神经。高楼在路边最大的好处还有,让风吹不进来,让汽车尾气没有办法散发出去,让灰尘就地盘旋。设计者们在设计城市时,还特别讲究就地摊大饼,知道为什么吗?因为如果不摊大饼,四周农村农田的新鲜空气 就会补充进来,城市的气息就会淡薄。如果学习外国把城市变成绿色海洋中若干的点,城市与农村的界限就会混淆。如果城里人分不清什么是农村与城市,什么是大城市与小城市,该是何等的悲惨?

  再说资源。这年头,大家都知道资源是第一等的事。咱们城市规划者要做的事,实现资源使用单一化。资源单一化的好处是;该闲着的时候闲着,该累的累着,适得其所。比如,我们在周边大建集中的小区,很大的小区,晚上上班族回家,车哗哗的开回来了,挤得不亦乐乎。而到第二天上班时候,小区花了好大钱建设的停车场就全空了。而城市中心区,车根本无法停,停到路牙上了,停到几公里外了,一片繁华景象。同时,偌大的小区,只剩下老人与小孩,这样,小区人家就不会配置银行网点,配置邮局,配置其它服务设施,因为配置了利用率不高。这样,我们的规划师们就保证了网点都设置在市中心区了,实现了资源的单一配置。每年开会,都有人大政协代表提出,要在小区建设相应配套设施,其实他真的不清楚,这是我们设计人员精心设计如此的,只有他不明白。

  第四,再说交通方式,和第一点拥堵不是一回事。目标是让你进城的感觉不一样就是不一样。看看我们的城市设计人员是如何设计的吧。你不是要快速达到目的地吗?我设计的公交线路是弯弯绕,决不让直行得逞。你不是路途相对较远,着急上班吗?我设计的车都是每一站都停,决不管你猴急到什么样子?如果我分成一半的大站小站,让大部分人快速达到目的地,那你怎么收获大城市的感觉?另外,想知道我们为什么设计环路吗?不就是为了让大家多走点弯路吗?为了保证走弯路的效率,我们在其中还专门设计了隔离栏,让你上去不能轻易下来,让你嫌路绕道没有办法,只有继续按弯道行驶。而且,我们不仅设计三环、四环,我们还设计到五环、六环了,虽然六环完全是个摆设,但也完全是有理由的。即使你到国外去,从来没有见过人家有这种环路,你会质疑,那么,我们的答复是:这是中国特色的城市交通,你还能提出多少意见来?

  第五,再说小区建设。小区建设是为了方便住户的,大家都这么想,可以我们的城市设计人员的想法另有道理。小区首先要大。大到什么样子,据说有的小区有60多幢楼。让你从小区最里边走出来,可能要20分钟,让你见识小区的宏大;你站在小区门口,到公交站点,通常也可让你再走上十几分钟。然后,设计人员把许多楼房上层设计成住宅,下层贴近地面的几层设计成商业,这当然有人会开饭店,有人会卖花圈,你住户可能认为商业扰民,我们规划人员认为商业地产可卖大价钱。另外,我们设计人员还特地把小区建设与工业区远远分隔开来,看起来是为了两个区单立更加整体划一,实际上,是为了工业区的人找不到方便居住的地方,也为了工业区与住宅区的公交车有客可乘,生意兴隆。虽然有的开发区与科技园区缺少人气,晚上黑灯瞎火,但是跟我们城市设计人员联系不上,没有多少人会懂得这都是我们预先设定的。

  此外,我们的设计人员其实还干了许多:比如,我们在古建筑周边大搞拆迁,把那个氛围给搞没了,然后在旁边建设多个现代化的高楼,让那个古建筑古文物在其中显得矮小、形如如侏儒,受到挤压,失去环境;我们还把各种类型企业配置在一起,增加治污的工作量与GDP,我们的城市规划不留下足够的风道,让风吹不进城市,好让中心区有“热岛效应”,我们还做了其它许多,等等;

  上边的内容其实还很多,纯粹是搞笑。不过你也不要认为在假的,其实我们的规划部门多少年来就是这样。形成这种规划的,首先是前多少年的规划人员原有的套路有问题。形成了问题,彻底改,非常困难,努力改善,非常有希望,但首先要认识。这年头,我们的许多特色是崇洋媚外。君不见,长安街上多少座洋洋大观的洋建筑物,没有一个有我们的天安门巍峨壮观,也没有我们的人民大会堂大气磅礴,正气浩然。还是外国学者的一句话揭示真谛,“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四、城市让我们活得很累,核心问题是缺少一个和谐的城市规划。

  如果小结一下,用一句成语来说,就是“知以往之不足,知来者可追。”过去的城市规划不好,当然不是我们的城市规划者有意为之,但却是我们的城市规划者不懂得城市建设规律的见证。世界上经济潜力最大的硅谷,容纳了数十万个科技企业,但人们走进去象个安宁小镇。堂堂正正的世界顶级企业微软总部,也不过就是普普通通的两层小楼,让不知道的人当成私家

别墅。经济发展了,但我们的城市人其实依然可以优哉游哉,舒服潇洒,城市大了,也未必上班要多用多少时间,关键在于合理规划。虽然多少年来问题已经形成了,但我们可以用新的城市规划去调节、去改善,也许三年四年,五年十年,一个和谐的、宜居的、醉人的城市依然可以展现在我们面前。

  不过,当务之急,城市的规划与设计者们要弄明白怎么让城市人不累,怎么能让城市人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感觉到累,规划应该怎么做,这才是最要紧的呀!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