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欧阳斌:记者还过什么节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13日 10:38 国际航空报
欧阳斌 有零星的几个人在这个记者节里问候我,其实他们不知道,他们口中的“欧阳老师”已经没有记者证了。晚上,我开始怀疑起记者节的意思。 昨晚一个饭局上,我从前报社的同事跟我说,很好玩,“从5号起就有人跟我说记者节好,以为那天是记者节呢”。大家哈哈笑完之后,我心里暗自想,原来大家对记者的尊重来得模模糊糊似是而非。 其实,记者本身也是报道对象,过去几年,比较引人注目的是,记者被打;而现在,比较引人注目的是,记者被抓。 从报道敲诈的人到扮演敲诈的人,这个进化表明学习无处不在,与时俱进得让人不自在。我们身处的大时代交给了记者新的任务,也交给记者新的机会。“被打”还是“被抓”,这是个问题。 这样的一个没有暖气的晚上,琢磨一下这个问题,权当是蹭个记者节过过。 记者的准确定义我实在没兴趣引经据典,但起码,尊重大众的知情权和舆论监督是大家一眼能看到的。“被打”是因为行使知情权与舆论监督,防火防盗防记者。“被抓”是因为滥用知情权与舆论监督,“记者一伸手就知有没有”。 我更了解一点的是IT记者。几年前我总结,唯有IT记者是没有被打过的,这是IT记者的耻辱。今天,似乎也没有看到IT记者被抓,我不知道这算什么? 因为,IT记者们正陶醉在酒店签到台、红包以及媒介MM的温言软语里,逮个节日就可以是“记者节”大大小小或多或少被孝敬一下,没机会“被打”也来不及“被抓”。 不冒险突破就不会被打,也不会被抓,不铤而走险的高明的充满智慧与策略的IT记者啊。看热闹、产品发布、口水战以及不痛不痒的马屁稿成了叫好又叫座的饭碗。放眼看去,大小版面上来往着许多企业的御用文人,公关公司的发稿代理,还有不知所以的伪财经报道。他们熙熙攘攘、神色匆匆,拎着或新或旧的电脑包,夹着不为人知的心思与人见人爱的笑容。我总忍不住想揶揄两句但是总隐隐觉得这些事情确乎是发展需要不可或缺。因为我自己或许也是这种角色。 无可厚非无可厚非。 回到我想说的知情权与舆论监督。昨天我在博客上发了点关于网骂的感想,得到了网民们积极回帖与讨论。我认为网骂就是一种生产力,因为它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一种民众意志———这种强大的集体意志,产生了强大的舆论监督。 同时,在博客、在论坛,我们看到了越来越多的信息披露,甚至,有很多博客开始做信息整理,就像编辑一样。现在越来越多的记者从网络上获取信息写文章,牛人王超曾跟我说,这叫“水倒流”。其实,这就是所谓的Web 2.0。某个角度而言,“水倒流”不可逆转。 一个网民的信息与观点是单薄的甚至是偏颇的,但是集体意志体现确实有民主意义的推动力。互联网和网民们已经开始体现最广泛的知情权和舆论监督权。 这样看来,大家都可以过记者节。
【发表评论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