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国忠:房地产不增加财富 政府不应赚百姓的钱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08日 09:21 新京报

  前摩根斯坦利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谢国忠接受本报记者采访,透露其近况

  前大摩明星分析师谢国忠离职后,业界传言其将就职基金行业的说法得到证实。近日,谢国忠接受记者的电话采访,称确实有上百家对冲基金在找他。

  谢国忠此前因一封内容敏感的电子邮件外泄而黯然辞职。在电话采访中,一向直率敢言的谢国忠再次就国内当前的宏观经济问题发表了自己独特的看法。

  “我最近还在休息”

  记者:你最近有新的动向吗?因为大家都在说你要去某大的机构就职?

  谢国忠:这段时间我还在休息,因为公司曾有规定,我三个月内不能去其他公司就职。

  记者:有媒体说,你离开摩根斯坦利后还将享受公司年终的巨额分红?

  谢国忠:没有这回事,我已经离开公司了,没任何关系。

  记者:那你这段时间在做什么?常来内地吗?

  谢国忠:我主要是休闲。也去过两次内地,拜访一些朋友。

  记者:你就职的去向肯定是基金吗?大家都知道现在很多大的机构在追逐你?

  谢国忠:这个我真的不方便说,请予理解。

  机械设备产业可将人均GDP提升到4000- 5000美元

  记者:最近国家公布前三季度经济运行的情况,各项数据表明

中国经济继续保持着高速健康的发展,而且最近五年也是近三十年发展最好的五年,你认为对中国经济的贡献主要来自哪些方面?

  谢国忠:我认为主要是来自两方面。一方面是来自轻工业;另一方面是来自基础设施的投资拉动。轻工业方面的投资有一部分来自华侨资本,还有一部分是来自台湾等地区的产业转移。在轻工业方面内地有优势,一是人力成本低,二是管理也不错。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也有成本低的要素,比如电力成本,就只有国际成本的1/2.

    记者:现在一个普遍的看法就是固定投资过热,你怎么看?

  谢国忠:有些地方确实存在固定投资过热,效率不高,但总的基础设施对国家经济增长起到积极正面的作用。

  记者:目前有没有新的产业可对经济有较大贡献?

  谢国忠:目前新的有竞争力的产业是机械设备。我们现在重要的进口就是机械设备和原材料,如果机械设备产业搞好了,我们就不用花钱在这方面,还可以用机械设备和其他发展中国家交易,创造新的贸易空间。

  现在我国的人均GDP还不到2000美元,机械设备产业搞好了,人均GDP估计可以提升到4000-5000美元。

  国内大的银行上市是正确的选择

  记者:目前国内几家大的银行都完成了股份制改革,并顺利登陆海内外资本市场,你怎么看这些大的银行的上市行动?

  谢国忠:我认为这是非常正确的事情。现在中国资金比较过剩,很多资产的价格不能支持,国内股市也涨得有点快。通过这些大的公司的IPO,可把市场比较高的价格压下来,这样不让股市上涨过快。只是我觉得本来这些银行不应该到外面上市,现在的状况只能说明国内的市场发展得不算好。

  记者:这些大的公司纷纷上市,你认为市场有承受能力吗?

  谢国忠:国内A股基金发展规模确实有限,总共大概有5000亿人民币的规模。但是目前世界上能投资中国

股票的资金有四五万亿人民币。现在内地市场要提高IPO能力,主要在于两点:一是要把股市转变为投资行为,二是改变银行存款与股市资金比例不合理的状况。对基金来说,就是要有长期投资行为,不能炒,炒是长不大的。现在世界最大的基金总资产规模达到15000亿美元,这些基金的特点就是有长期的管理。

  要想办法把财富转移到老百姓手中

  记者:现在整个经济界都在谈论的有三个问题:一是贸易顺差;二是固定投资过热;三是内需不足,你怎么看这三个问题。

  谢国忠:现在确实存在贸易顺差日益扩大的问题。但是人民币又不能大幅升值,否则风险太大。现在国家有一些好的做法,比如统一税率,内外资一致。这样在国内生产的企业成本大概增加10%,可以控制出口不会过快增长。二是国家调整进出口税率。但这些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根本是要增加内需。

  内需不足的问题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老百姓收入增长有限;二是社会保障体系不足,老百姓缺少安全感。政府占有大量的财富,目前在社会总的商品中,由家庭购买的仅占1/3,政府购买的占2/3,这是不太正常的现象。政府不应该赚老百姓的钱,而是要让老百姓的购买力上升。

  而投资过热的问题,与贸易顺差有关。高顺差带来的富余资金会转向

房地产业,而房地产迅速流入大量的资金是不利的。

  因为房地产本身不产生财富增值,过多资金流入房地产业会降低整个社会生产效率。

  其实上面所有的三个问题都与一个问题有关:就是政府掌握了太多的资产。尽管经济发展的速度总体很快,但老百姓的财富增长却有限。

  记者:你认为有什么比较好的解决办法?如有学者推崇的私有化。

  谢国忠:简单私有化肯定不行。国外的经验表明,私有化的结果往往是财富落入少数人手中。有一些好的做法,比如像英国撒切尔夫人时代,通过股票或基金的方式,将财富分给老百姓。同时对资产套现实行一定限制,因为低收入者可能把资产低价变现。

  本版采写/本报记者 刘斌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