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东方愚:宏观经济与微观福利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06日 16:44 国际航空报

  东方愚:知名财经观察员,多家媒体专栏作者、特约评论员。

  在当下中国经济急速转轨与价值多元的年月里,我们不缺乏争辩的话题,也不缺乏争辩者,更不缺乏争辩气势的磅礴,我们缺的是争辩的根基与清晰的着力点。

  经济问题的争论很难说谁输谁赢,关于中国企业利润率的争论告一段落了,世行分析师与新桥投资集团单伟的“掐架”我们记忆犹新──前者强调将研究主要建立在企业储蓄等国民核算账户的宏观数据基础上,“投资收入”与“补贴收入”无碍大局,后者则一再声称企业储备不能说明资本回报率,利润总额不代表净利润。

  这是一场宏观派系与微观派系之间的较量。企业利润率既受国家的政策走向、总需求等宏观要素的影响,又与土地、资本等投入要素息息相关,加上中国数据难以精准量度等,争辩从一开始就注定将不了了之,不过,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是,我们应该如何审视宏观经济与微观福利之间的衔接?

  首先是技术上的瓶颈。比如如果一开始的模型就建立在国家统计局等机构的宏观数据之上,然后进行剖析、推导,得出微观的结论,这样做很容易造成“空对空”的后果,即使论据是多么充分;另一种情形是,以微观的财务评估为基础来判断中国企业整体的投资效率,这样做的危险性在于忽略了要素价格扭曲的可能性。

  正如中国社科院刘煜辉博士所言,微观上一个项目的投资回报率高得惊人,但在宏观上却可能是不经济的。从1998年—2005年,我国国有和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资产利润率从1.34%上升至6.05%,净资产利润率更是从3.70%强劲上升至14.39%,然而我国企业的投资效率是不断下降的。

  第二种瓶颈是意识上的。就算将不同行业与企业间市场准入、税收等优惠政策的参差不齐考虑在内,也将土地、资本、劳动力等要素考虑在内,却也并不能保证所得综合数据能真实反应企业的盈利能力,一些不易被企业利润率的模型囊括的微观元素,可能会通过对改变企业决策者或企业员工心理预期影响企业的

竞争力与盈利。

  重宏观大势、轻微观变局,这是关于中国企业利润率争辩给我们的教训之一。延伸来看,利润率之外,中国

宏观调控也频陷类似囹圄,比如抑制
房价
、拉动就业等方面的宏观措施,落地时的微观福利已大打折扣。除却受强势利益群体的干扰因素外,忽略微观行为主体生存状态与利益诉求的多样性,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获得200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菲尔普斯主要成就之一,就是从不完全信息与心理预期出发,为宏观经济关系提供了一个严谨的微观分析基础。当下,包括企业利润率、宏观调控在内的中国事宜,最大的问题之一便是宏观政策无法与微观福利实现顺畅与高效的对接。如此来看,有必要让费尔普斯教我们如何争辩,如何盘算中国的财富大势了──微观福利是宏观变迁的度量衡。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