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龙永图:外资也是本国企业 中国入世开放还不够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16日 17:16 赢周刊

  □赢周刊记者 李域

  最近一段时间,国内陆续展开了关于中国入世五周年的系列研讨会。诚然,入世以来,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达到了13%,但是渐渐退去贸易保护膜的中国经济,依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比如日益加剧的贸易摩擦、知识产权保护、农业保护、国企缺乏竞争力等问题。那么,在此之际,我们该如何冷静而客观地去分析、总结加入WTO五年来中国经济发展的得失呢?

  9月28日,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龙永图先生莅临广州,为广州跨国公司论坛闭幕致词。作为中国加入WTO的首席谈判代表,龙先生又是如何看待入世这五年的成绩呢?

  入世没有过渡期

  赢周刊:再过几个月,中国金融行业即将全面对外开放,作为最后一个对外全面开放的领域,从目前的情况看,经过五年过渡期,中国金融体系是否已经做好全面开放的准备?

  龙永图:我首先要澄清的是,很多人认为中国入世有五年的过渡期,这其实是一个误解。中国入世没有过渡期,中国在2001年就已经正式成为WTO的正式成员了。入世是新阶段的起点,各行各业应该制订新的开放计划。

  在这五年中,我们的金融改革,特别是国有

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造,已经取得了很大成就。建行、中行都已成功上市,成为市值超过千亿美元的大金融机构,通过股份制改造和上市,存在的大包袱基本上甩掉了,财务健康凸现。

  在这样的条件下,我们现在可以利用金融改革带来的成果,加大开放。全球最新的管理理念、产品、技术的进入,能够提高竞争的层次。如若仅在现有的体制内展开竞争,很难真正知道经营水平的高下。尤其是中国金融体系跟国际先进的体系相比,差距还是非常大的。国内金融机构还是需要向国外学习,提高管理水平。

  赢周刊:按照中国入世的承诺,中国金融业的对外全面开放势在必行,但是去年年底国内出现中国金融开放过度的声音,那么中国目前的金融开放程度如何?究竟改如何评价金融行业的开放过程?

  龙永图:中国的入世主要是政府的入世,中国政府把握着逐渐开放市场的节奏。

  在中国的金融领域,中国自主开放和承诺开放的进展都还是比较快的。目前可以肯定的是,入世的承诺到2006年底基本上都会实现,但是进展较快不等于开放过度。

  在过去五年金融行业的开放中,最大的进步是,各方面对金融开放认识的深入。原来的观点是,不开放就是封闭或者开放就是外资金融机构随便进来。经过五年的渐次开放实践,现在较为普遍的认识是最终我们还是要走平衡道路,既要通过开放对国内金融机构施加压力,另一方面开放又不能对国内金融体系形成过大的冲击。

  中国入世的开放总的来评价不是过度而是还不够。但是现在中国政府的某些部门在遵守规则和市场开放方面还做得不够好。因此开放仍然伴随着遗憾。

  外资也是本国企业

  赢周刊:长期以来,外资在中国投资享受的是超国民待遇。中国普遍地给予外资企业税收优惠待遇。比如在所得税方面,中资企业的实际平均税负在22%至24%之间;而外资企业的实际平均税负在10%至13%之间,现阶段这样的政策是否对国内企业产生的

竞争力产生影响?

  龙永图:在市场经济里,用出资模式来判别企业类别是落后的讲法,所有的类型的企业都享受国民待遇,这才是WTO的精髓。

  20多年前,吸引外资是为了补充国内储蓄不足、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外资企业生产的产品也大多出口。但是现在,中国在外资心目中早已从仅仅是一个低成本的生产中心转化为一个生机勃勃的巨大市场,外资企业生产的产品也不再主要运往国外,而是大部分开始在中国境内销售。

  如果外资企业的产品依然主要销往国外,那么可以适当给予其一定的优惠政策,因为这样有助于中国的就业和税收,但目前的情况是外资企业们在中国生产、销售,这些优惠政策的确该重新考虑。将来不管是内资企业还是外资企业,在中国将享受同等的国民待遇。

  赢周刊:在中国已开放的产业中,每个产业中排名前5位的企业几乎都已由外资控制,中国28个主要产业中,外资在21个产业中拥有多数资产控制权。这些现象是否表明中国已经到了重新审视外资角色的时候?

  龙永图:尽管中国已连续15年成为吸收外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但从人均吸收外商投资、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和占GDP的比重等指标来看,中国吸收外商投资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存在较大的空间。

  近几年中国国内资金和外汇储备的确比较充裕,但国际投资所承载的各种竞争力和效益,以及有效资本和技术创新能力,仍将对中国调整经济结果等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我们现在要做的是提高吸引外资的利用效率,重申对外开放的重要性,中国走到今天已经没有退路可言。只有通过招商引资和与外资合作,引进市场渠道和管理技术,从而成为全球的生产网络和供应网络,使

中国经济成为全球经济的主流。

  从加工中心转向研发基地

  赢周刊: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低成本的加工中心曾是外商在华投资的主要领域,近年来跨国公司在华技术转让和研发活动日趋活跃,就公开数据显示,2004年,中国的研发水平已达到国内GDP总值的1.25%, 这是否意味着中国将逐渐转型成为世界工厂的研发基地?

  龙永图:出现这种情况是好现象,中国目前的研发总投入还远远落后于世界平均水平。

  在开放之初,中国选择低成本的加工中心来吸引外资是权益之计,但是随着外资的引进及其带来的先进技术,国内的技术创新也出现了飞跃,使我们很多产业迅速提升。现在在华的很多外资企业逐渐开始将研发中心向国内转移,就表明了中国的身份正在改变。但这并不表明低成本的加工中心不重要,我们仍然需要把握这个优势。

  比如新加坡,在初步发展时期,情形与中国很类似,但是到目前,新加坡政府仍然保留劳动密集型的加工制造企业的位置。

  赢周刊:经过15年的谈判,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134个成员,在入世后的这五年的进程中,中国的行动及对全球经济发展的贡献如何?

  龙永图:中国一直都在积极参与国际经贸“游戏规则”的制定,由“被动参与”向“主动建设”转化,正逐渐成为这一体制的“参与者、维护者和建设者”。中国之所以能从多边贸易体制中获得巨大收益,关键之一是中国正确处理了与现行国际体系的关系,中国已从建国初期的国际体系的“挑战者”和“局外人”,逐步转变成现今的国际体系的“维护者”和“建设者”。

  总的来说,中国经济的发展对全球而言是积极因素。入世五年来,中国在出口大幅度增长的同时,也成为重要的进口国家。中国目前的进口总额中,六成来自亚洲国家,过去十五年来,中国从非洲的进口每年增长50%。中国经济的发展为发展中国家创造了机会。至于中国对美国贸易产生的顺差,只是短期内的结构性问题,与中国的贸易政策没有关系。

  龙永图

  龙永图1965年毕业于贵州大学英文系,1973年至1974年在伦敦经济学院研究生院学习,主修国际经济学。

  龙永图1992年1月出任外经贸部国际司司长,开始参加中国的复关谈判。1994年被任命为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部长助理,1997年被任命为副部长。1995年1月至2001年9月期间,他作为首席谈判代表,在第一线领导并最终成功结束了长达十五年的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谈判。

  龙永图长期从事对外贸易和国际经济合作工作。1978至1980年在纽约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工作。1980年至1985年期间,龙永图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纽约总部工作,负责制定亚洲地区发展规划,并在1985到1986年担任该机构驻朝鲜副代表。1986年至1991年,在担任外经贸部中国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中心副主任期间,负责协调中国政府同联合国发展机构的经济合作。

  2003年起,博鳌亚洲论坛理事会在东京选举龙永图为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

  中国入世的开放总的来评价不是过度而是还不够。但是现在中国政府的某些部门在遵守规则和市场开放方面还做得不够好。因此开放仍然伴随着遗憾。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