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查询:

肖华:别让2亿农民工成了医改新政的牺牲品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25日 11:29 证券导报

  说2亿农民工是因为说顺了口,其实中国现在到底有多少农民工是个谁也说不清的数字。现在的社会流动性很强,很多的农民已经不在他那一亩三分地上找食物了。他们进了城,当了工人,所以,农村基层政府说他们不是农民了。可他们虽然进了城,城市只是需要他们的劳力,因为其没有城市户口,所以,城市政府说他们还是农民。这些被称作“农民工”的人群据保守的估计应该在2亿人左右,他们不但被城市边缘化了,也被农村边缘化了。

  再一次提起这个“陈旧”的话题,是因为看到最近的新闻说“

医疗改革新方案有望今冬明春出台”。中国未来医疗卫生体系的目标是“建立惠及全体国民的卫生体系,保障每个人获得基本卫生服务,提高全国人民的健康水平”。这是一个体现了社会进步的目标,是一个令人欣喜的目标。通过政府一般税收筹资、政府直接举办医疗机构、利用适宜的医疗技术和基本药品、免费向全体国民提供,解决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公平问题。这体现了社会医疗改革的人性化智慧。目标虽然令人兴奋,但问题出在保障制度上。我们发现基本的保障制度几乎都是为城里人设计的,“对于农民,新方案仍将坚持推进农村合作医疗”。即使我们同意“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对农民是公平合理的说法,或者说通过新的医疗改革方案政府可以让“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也做到公平,那2亿生活在城市里的农民工呢?他们到底是应该回到农村去参加“农村合作医疗”,还是应该在城市享受“市民的医疗新政”?

  一个城市市民感冒了,可以就近在社区医疗机构享受到免费的医疗服务。按照现在政府职能部门办事的风格和一般做法,肯定是以户口所在地为依据享受服务。一个没有城市户口的农民工在城市里工作,他也感冒了。那他面临的选择就是要么自己花钱去

医院看病,要么回到老家去享受他的“农村合作医疗”。这个农民工肯定不会因为感冒回家治病而耽误城市里那么需要他的工作,那么他就只好自己花钱治病了。结果是本应惠及全民的医疗新政策就是惠及不到农民工。

  都是户籍惹的祸!很多的社会改革一涉及到户籍制度就绕弯子,希望能够通过变通解决问题。就说政府强调农民工子女可以和城市孩子一样上学这件事情吧,政府强行关闭了很多的农民工子弟学校,但很多的公办学校却以种种的借口拒绝接收农民工子女。社会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在城市工作生活的农民已经达到2亿人。他们既不是市民也不是农民。2亿人的身份不能确定的户籍制度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时候。医疗改革的新政策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在户籍问题得不到解决的前提下,农民工医疗保障问题在新的政策中就应该明确地做出制度性安排,而不能简单地将全民划分为城市市民和农民。

  如果占全国人口15%的农民工不能得到基本的医疗保障,那么能说这个新政策是惠及全民的么?

  (肖华,著名企业人士,现居海口)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