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查询:

石敬涛:先看生活质量的最短腿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21日 15:12 现代快报

  【今日视点】

  《2006年中国城市生活质量报告》发布,深圳青岛杭州名列前三。北京在全国287个城市中仅排名第14位,比去年下降10位,交通问题满意度则排在最后一位。(9月20日《法制晚报》)

  一个城市的居民,其生活是否有质量,取决于个人经济收入的高低,取决于自身的安全感和舒适度体验,还取决于来自社会和他人给予的“自由与幸福”。

  比如,全社会GDP的增长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公共产品的增加和公共福利的提高;比如社会各个阶层能够相互融合,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穷人拥有希望,富人才有安全”,而不是贫富差距日益拉大,各个不同阶层出现断裂等。对于城市管理者来说,面对《2006年中国城市生活质量报告》,首先应该看到的是不足的地方,而不是面对一些报告中体现出来的成就沾沾自喜。

  “木桶理论”告诉我们,一只木桶能够装多少水,取决于木桶中最短的一块木板的长度,而不是最长的那块。如果我们把一个城市的

生活质量比作一只木桶中所盛的水,那么其质量的高低,有学者认为将主要取决于以下四个要素:一是有人不断往桶里倒水(个体的劳动、创造与经济发展);二是相邻的木板间是否发生疏离(文化与社会各阶层的认同);三是木板上是否有漏洞(社会制度保障),四是最短的那块木板(社会公正底线)。

  这块最短的板,可能每个城市都有所不同,比如贫富分化、收入差距的不断拉大,比如以制度的名义歧视弱势群体,造成社会阶层的断裂。如果对于这些最短板长时间的漠视,那么即使诸如GDP 、城市硬件建设等最长板长到无限之长,那只“木桶”里的幸福之水将注定永远不会装满,甚至会在制度漠视已经习以为常的不经意间漏个精光。

  (石敬涛 山东 职员)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