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外汇查询:

吴向宏:怎样解读美国财长的善意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20日 13:13 南方都市报

  经济人之吴向宏专栏

  这篇文章面世的时候,美国财长亨利·保尔森应该已经结束了他最近的访华。在这次访华前的定调演讲中,保尔森将美国对华经济政策做了明显的改变:高调宣扬中国“已经是全球经济领袖之一”,盛赞“中国和美国一起贡献了过去五年中全球经济增长的一半”。他并且努力刻画“中国和美国在全球经济中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氛围,提出“中美在双边和多边问题上的合作将对全球经济的健康发展有重大影响”。即使对中美之间长期存在的争议,如中国人民币币值低估等,他也改变了语调,不再一味强调美国的利益,而是强调,中国继续推进经济和金融改革,包括人民币币值改革,符合的是中国自己的利益。

  这一系列“善意”当然没有逃过中方的关注。问题在于:应该怎样解读这些“善意”?它是美国对华政策的真正转变呢,还是迷惑中国人的权宜之策?它是标志着美国人向现实的回归呢,还是他们不切实际的期待?

  我的看法是:美国希望中国取得成功,这是没有疑问的。很多中国人长期受一种“受辱”史观的影响,对中国遭受西方列强欺凌的历史难以忘怀,总觉得他们跟我们之间有“文明的冲突”。其实

二战以后,西方世界就不再把掠夺作为获取经济利益的主要手段。因为国际贸易当时逐渐成熟到这样的程度,使得通过贸易手段实现“双赢”,比通过掠夺手段获取单方面利益,要更加容易、更加有利可图得多。相比之下,中国在25年前还在强调“你死我活”的阶级斗争。直到今天,中国商人之间猜忌仍然多于信任,互相拆台依然多于相互合作。带着中国社会普遍存在的这种“不信任感”,去解读美国财长的善意,就可能会把这看成是又一种“捧杀”的伎俩。如果这成为中国方面的主流看法,那将是中国的不幸,也是美国的不幸。

  另一方面,中国人也需要清醒:美国虽然主观上并无捧杀中国之意,其“善意”却有可能在客观上起到捧杀中国的效果。要害是,保尔森等极可能对

中国经济实力过分高估了。众所周知,保尔森出身美国投资界,上任财长前是高盛的董事长。而以我的经验,美国投资界是最为高估中国的一个圈子。我不是说投资界的人愚蠢,只不过,资本天生具有冒险性,而且,绝大多数投资界人士都是在拿别人的钱冒险,这就更容易对危险视而不见,高估成算。七八年前,网络科技股的泡沫,就是被这样一群过分乐观的投资人士吹起来的。今天,如果你到华尔街的投资圈转一转,也会听到一片喧嚣的“中国机遇”之声。这种氛围下,很难说他们不是在高估中国。

  对中国的一知半解更强化了这种高估。我就听到有位自命的“中国通”演讲说:“中国有几千万中产阶层,他们有经济能力让全家每个星期都到中高档餐馆去吃一顿”。这话在美国人听来,一定以为中国这些中产阶层富得流油,因为相对于汽车、住房等费用,在美国上餐馆是非常奢侈的事情。事实上,我们中国人都知道,上餐馆在中国不算什么。假若说这样的误解还算枝节问题,则对中国各种经济数据的一知半解,就有颠倒大是大非的效果。中国的GDP增长率完全不能按照美国数据来同样解读。不说别的,单是这些年中国住房、医疗、教育的商品化,就将无数过去沉睡的资本转化成了经济产出,凭空创造出了数以万亿计的GDP。但是,这类数字魔术不可能永久持续地变下去。就我所知,很少美国人能了解这些。他们对中国经济的这些魔术数据囫囵吞枣,因此必定严重高估中国经济实力。

  高估究竟有什么危害?它可能造成一种泡沫的循环。即:高估的中国经济实力诱使国际资本向中国境内大量涌入,刺激经济短期繁荣,而这又刺激更多的国际资本涌入——这种疯狂的循环,不到轰然崩溃是不会停止的。这并不是什么国际资本的阴谋,而是资本逐利过程中的盲目本性使然。高估还可能造成美国对华政策的急功近利:即,它如此急于从飞速增长的中国经济中兑现好处,而忘记了去鼓励和敦促中国进行各种物质和制度上的基础性投入。

  所以,面对美国财长的“善意”,我以为中国人应当做到两点:第一,是要以善意回应。例如在人民币币值问题上,过去那种“美国企图压

人民币升值以转嫁国内矛盾”、“国际热钱企图套利”的对抗性调子,既可笑又不符合事实,应当收起来了。第二,应当明确地告诉美国人和世界,你们的善意可能会让中国人吃不消。应当坦率地向世界承认:我们过去这些年虽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我们的问题比你们想象的大得多。应当把世界的眼光从我们苦心经营的北京、上海等“样板城市”那儿引开,让他们多看一看我们真实的全社会发展水平。这种做法,也许会让某些人难堪于现在,却会为全体中国人造福于将来。

  (作者系国际战略咨询公司顾问)

  本版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