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外汇查询:

盛大林:农村土地到底该不该私有化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20日 09:26 新浪财经

  

盛大林:农村土地到底该不该私有化

新浪专栏作者盛大林。(新浪财经资料图片)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盛大林(盛大林的BLOG),笔名盛晟、蒋正之、霖大圣等,1991年毕业于武汉大学。曾任河南《大河报》首席评论员,现为河南《东方今报》总编辑助理。曾发表杂文、时评、散文千余篇,其中百余篇被《报刊文摘》《杂文选刊》《作家文摘》等转载,数十篇入选各种版本的年度最佳杂文。曾在《深圳商报》《三晋都市报》《半岛晨报》《大河报》等开设专栏。曾获北京杂文奖一等奖,首届中国时评大赛二等奖等。出版有《千万别当真》、《大林白话》(杂文时评集),《毛主席诗词钢笔字帖》、《唐宋爱情诗词钢笔字帖》等。

  9月18日-9月24日,新浪财经把一周的时间留给盛大林。----编者按

农村土地到底该不该私有化     9月20日  星期三

  文/盛大林

  从2004年起,已经连续三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是关于“三农”问题的。今年的“一号文件”更是发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号召。“三农”工作,可以说是近几年中央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那么,“三农”问题究竟如何破解?有一个问题不时被提起,那就是该不该让农村土地私有化。

  我认为,农地私有化势在必行。理由有六——

  一,农地私有化有利于消除城乡壁垒、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农村要富裕,必然减少农民的数量。这一点早已是共识。现在农村有大约1.5亿的剩余劳动力,其中的大部分在城市或外地打工,但他们很难真正脱离农村,因为他们都还有“责任田”。对于很多打工农民来说,这份“责任田”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看似一份财富,却有无法变现,实际上成了城乡之间一道无形的壁垒,也成了限制农民个人自由的枷锁。“责任田”还像是贴在农民身上的一张标签,使他们在“身份”上与城里人迥然有别。有没有“责任田”,是“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的主要区别。这种户籍管理上的二元体制正是城乡二元结构的基础。要打破城乡二元结构,首先必须消除“身份”上的差异,解除土地给他们带来的束缚。

  二,农地私有化是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产权明晰是市场经济的基石。在城镇,集体经济基本消失,中小型国有企业以明唽产权为核心的改制也接近尾声,大型国企的改制也是早晚的事儿。但农村土地的产权却在村民与村民之间、村民与村组之间不断地变换。虽然中央规定农村土地承包“30年不变”,但由于婚丧嫁娶、生老病死、人口外流等原因,土地承包的不断“调整”不可避免,而且“30年不变”总还是要变的。市场经济体制以市场主体的多元化为基本,天然地排斥集体所有等公有制形式。因此,要明晰土地的产权,并在农村建设市场经济体制,必须打破农村土地的集体所有制,把土地的所有权落实到农民手中。

  三,农地私有化有利于实现农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的前提是规模化和集约化。但联产承包责任制却是平均主义的配置。虽然承包制下也可以进行土地的流转,但这种流转要受到很多限制。这种“大锅饭”式的土地制度,不仅不利于不擅于农业生产的农民向城镇转移,也不利于善于经营土地的人大展拳脚。中国的人均占有土地越来越少,必须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的效率,这就需要市场来对土地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从世界范围看,没有一个实现了农业现代化的国家是实行土地公有的;而土地没有私有化的国家,比如中国、朝鲜等,农业都相当落后。早在1943年,毛泽东就发现“在农民群众方面,几千年来都是个体经济,一家一户就是一个生产单位,这种分散的个体生产,就是封建统治的经济基础,而使农民陷于永远的贫苦。”在建国之后,我国也曾进行过土地私有化的改革。只可惜这种改革被紧随而至的各种政治运动所颠覆。

  四,农地私有化有利于保护农民利益、提高农民收入。多年来,地方政府及

开发商利用征地制度中的“漏洞”,采用“低进高出”等手段,大肆侵占农村集体土地,使农民的土地权益净流失至少2万亿元以上。农地和农民之所以如此任人宰割,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农民没有土地的所有权,地方政府及商家只需要摆平村组的干部就可以了。一方面是农民的权益大受侵害,一方面却是农民的收入低下。从数据上看,目前中国农民与城镇职工年人均收入的比例是1:3.1;实际上,这个比例可能达到1:6。悬殊的收入差距是横亘在城乡之间的一道鸿沟。统筹城乡发展,就必须大幅提高农民收入。近年来,随着农业税的逐步减免以及农民品价格的逐渐提高,农民的收入增长较快,但农民收入的增长速度仍然低于城镇居民,因此城乡收入的差距还在继续扩大。如何才能缩小这种巨大的差距?把土地分给农民可能就是一条捷径。对于那些想离开农村的农民来说,卖掉土地就会得到一笔可观的收入,从而得到在城镇创业、定居的“第一桶金”。当然,在远离都市的农村,由于土地的市场价值不大,专卖土地的效果可能不太明显,但土地仍然是农民最大的财富。

  五,农地私有化有利于土地保护、提高土地利用率。在欧美国家,化肥已经不再使用,因为长期大量地使用化肥,会导致土壤的板结,严重破坏土地的墒情。但在中国,化肥却还在大行其道。并不是农民都不懂这个道理,主要就是因为他们知道自己现在承包的土地并不属于自己,保护它只能是“替他人做嫁衣”。此外,由于我国的土地产权长期模糊不清,还造成大片国土沙漠化、水土流失加剧、森林覆盖率下降、生态环境恶化。近年来,土地撂荒的现象也越来越多。这种在外国专家看起来不可思议的情况之所以发生,主要就是因为一些农民既不想种地又难以处置它。“有恒产者有恒心”。如果土地实行了私有,那么农民就会更加珍惜土地,就会加大对土地的投入,从而提高农业的生产力。

  六,农地私有化有利于控制人口的增长。现在,城镇的人口增长已基本得到控制,而农村计划生育工作的效果却不理想。为什么城市居民宁愿少生而农民却愿意多生?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城里人多生孩子所产生的负担都要自己来扛,而农民多生孩子却可以把一部分负担转嫁给集体及同村村民。因为孩子出生后,村集体组织就必须匀出一份土地给他。所以,农村土地的集体所有制在客观上助长了“超生”。

  农民私有化既然有这么多的好处,为什么还有人反对呢?他们的理由是什么?

  最主要的理由是“土地是农民的保障”。持此论者担心,农民卖掉土地后,花完了钱又创业无成,会成为无地、无业、无收入的“三无农民”,由于农民没有社会保障,这样的“流民”可能成为社会的负担,甚至危及社会稳定。这种论调的逻辑前提就是“农民没有社会保障”,而这个前提本身就是不合理的。没有社会保障的农民卖地后可能沦为“流民”,为什么不让农民也享受社会保障呢?农民享受不到政府提供的社会保障本来就不公平,然后又因此不把土地的所有权交给农民,这不是双重的不公平吗?再者,农民都那么傻吗?绝大多数农民应该都明白:土地是自己的命根子,如果没有经过慎重的考虑,也不会轻易卖掉土地。其实,“责任田”对农民的保障能力也是非常弱的。君不见,很多有“土地保障”的农民上不起学、看不起病吗?

  另一个重要理由来自意识形态。有人认为一旦土地私有化,就会重新出现大地主和雇农、佃农等。这是思想僵化的表现。“地主”肯定会重新出现,出现了又怎样呢?和“地主”一样,“资本家”也曾经被视为洪水猛兽,也曾经被扫进“历史的垃圾堆”,现在不也重出江湖了吗?既然可以接受“资本家”以“民营企业家”的面目重新出现,为什么就不能接受“地主”以“农场主”等面目出现呢?

  综合以上两种意见,我发现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持此论者在考虑问题的时候总是根据两个标准、两套逻辑,即城市可以怎么样但农村不能怎么样、城市是这样的但农村不是这样的等等。这种“二元思维”与“二元体制”可以说一脉相承。如果根据这种思维模式制定农村政策,那么城市与乡村永远是两重天、城乡二元体制永远也得不到根本改变。

  “统筹城乡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这就要求我们在设计制度时,要把城市和农村作为“一盘棋”来考虑。诚然,目前的城乡之间确实有一道壁垒,而且还很高。但这堵墙正是我们要拆除的,不能因为这堵墙还存在就延续以前的“双重标准”。要拆除这堵墙,城乡之间应该朝着一个方向靠拢。只有城乡发展水平接近了,壁垒才会消失。如果继续执行“双重标准”,那么这堵墙只会越垒越高。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