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
叶檀:中国高油价是由行政权力熬出的坚硬稀粥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18日 07:40 每日经济新闻
叶檀 每经评论员 油价是一个牵动了太多人利益、太多人感情的话题,也成为中国垄断行业与行政价格双轨制下的活样板。对此话题平心静气,殊为不易。 最近国际市场油价连创新低,欧佩克一揽子油价每桶跌破60美元,到达今年3月以来的最低点,而国内的成品油价不仅并未闻风而降,主管官员反而颇有勇气逆势而上。9月13日,发改委副主任张国宝表示,尽管国际油价近期有所下跌,中国目前的汽油价格仍低于国际市场水平,这被普遍解读成在为油价上涨预留空间。而发改委能源研究所能源系统分析和市场分析研究室主任姜克隽亦表示,近期是油价波动比较厉害的一个阶段,但不能据此认为国际油价将会很快回落到50美元甚至40美元。这也意味着,决策参与者并不认为此轮油价高位震荡会让世界油价进入下行通道。而按照发改委锁定的改革路径,市场人士认为,今年年内我国成品油价格还将大幅上调。 触目惊心的议论所反映出的情绪,证明油价已经成为一个火药桶,在这样的时刻,那些交出上半年辉煌业绩的国内石油巨头,又站在了前沿阵地。 这些石油巨头的回应大致有三点:第一,油价并非他们所定,主要操纵于发改委手中。中国成品油价定价实行政府“半只手”调控法,发改委参考新加坡、鹿特丹和纽约三地加权平均价格,加上运费后制订出国内成品油零售中准价。中石油和中石化两大集团以中准价为基础,在上下8%的区间内制订最终零售价格。 第二,石油巨头在承担经济责任的同时,仍然承担了社会责任。为保证国内市场油品供应,今年上半年,三大石油公司加大生产:原油产量增长5.8%,国内加工原油增长5.4%,国内成品油产量增长4.6%。这些数据的背景是目前炼厂每炼一吨油,平均要赔400元人民币。 第三,国内有车族所要承担的养路费、高速公路费等各种税费提高了消费成本,燃油税与养路费也在大起冲突。 由此石油企业起码道出了一点,即中国动辄得咎的高油价是一锅由行政权力熬出的坚硬稀粥。 中国的石油企业都是上市公司,公益性、行政管制之下的央企与上市公司的市场性质两者之间如何协调,从来都是中国经济改革中最困难的问题。当中石油、中石化因炼油发生亏损时,国家不得不用补贴平衡投资者的利益,中石化从财政部得到的100亿元只是小数,据摩根士丹利董事总经理兼亚太首席经济师谢国忠估计,补贴数额占国内GDP的2%。2005年国内GDP突破15万亿元,按此计算,如果包括各地的间接石油补贴,总额将达到3000亿元。 现行石油企业体制最大害处恐怕不是高油价,而是市场定价权迟迟不能出台。国内石油巨头们虽付出高昂代价在全世界寻找油源,但他们显然没有动力改进自己的议价体系,因为国际市场高油价丝毫无损于他们获利。中国是资源进口大国,目前40%左右的原油依靠进口,但令国人痛苦的是,我们并未获得与进口大国身份相称的议价权。因此,商务部副部长魏建国近日呼吁应尽快启动原油、氧化铝等商品联合对外谈判机制。也有人认为应尽快进行期货操作,应对风险。前者依靠行政力量的整合或可收些微之效,而后者带给国人的恐怕只是不堪回首的沉痛教训。在一个由两三家卖家垄断的资源性行业中,要发展期货市场,无异于天方夜谭。所以,中国的油价与世界期货市场油价并不是滞后两三天的问题,而是两个市场根本无法兼容的问题。 当一种公司体制既让消费者愤怒,也让公司不满,更无助于长远的发展时,决策层应该考虑,借助资本市场真正改革一下管治方法了。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