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

郭立场:国家教育投资失衡 因教致贫由谁来负责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24日 13:09 新浪财经

  作者:郭立场

  中国知名调查机构零点调查与指标数据日前发布的一项针对北京、上海、广州等八个大中城的调查显示,中国家庭子女教育的支出比重占家庭总收入的近三分之一。相比于城市和小城镇地区,中国农村家庭每年用于子女的教育花费不到城市家庭的二分之一,但占家庭总收入的比重却是最高的。此外,农村家庭单个子女教育支出年增长率已连续两年超过两成。(《中国妇女报》8月22日)

  子女教育支出占中国普通家庭总收入1/3,中国农村家庭每年用于子女的教育花费不到城市家庭的二分之一,背后是愈演愈烈的教育支出乏力、教育投资失衡、教育质量差距,以及钱学交易、钱权交易等教育不公。农民的经济状况本身就不容乐观,而沉重的教育支出负担更是威胁着农民家庭。农村家庭子女教育费用支出成为家庭的最大支出,教育开支正日渐成为农民生活中的“不能承受之重”,随时都有坠入贫苦的危险,在一些地方已经出现了“因教致贫”现象。

  花钱让孩子受教育,如今在农村一些地区变得越来越不容易。一直以来,送子女上大学几乎是贫困家庭的唯一希望所在。农民通行的认识是,读书就像赌博,押宝押对了是幸运,押错了就意味着血本无归,可能要背上一辈子的债务。一些家长说,农村家庭供孩子读书就像一场赌博,赌赢了,能为家庭换来幸福;赌输了,就要用许多年甚至一辈子来还债。如何在提升整体教育水平和教育质量的过程中,不“提升”甚至是减轻居民的教育负担,是当前民众一致关心的问题。

  教育部部长周济在谈到教育不公问题时,特别指出了教育投入不足的问题。不久前,联合国人权委员会教育权报告员托马舍夫斯基,应中国政府的邀请,考察了中国的教育状况,得出的结论是,中国的教育经费只占国民生产总值的2%,而且政府的教育经费预算只占实际支出之教育总经费的53%,剩下的47%则要求家长或其他来源去填补。近年来,随着高校大规模扩招,使越来越多的莘莘学子圆了大学梦,但高校过度扩招以后所带来的问题更为堪忧。过度扩招带来的是高昂收费,而“天价”学费已经成为农民脱贫的障碍、致贫的根源。花高价上学、毕业即失业的现状,使越来越多的贫困学子及家庭陷入不能自救的困境。

  然而,随着用人单位的日益理性,以及社会务实风气的形成,大学生的学历开始“贬值”了。当应届大学生遭遇就业“寒流”时,不可避免地会导致其生活困难,压力加大,也难免会发出“读书有什么用”的质疑。前些天,网络上一篇《我奋斗了18年才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的文章,生动地描述了一个农民子弟通过怎样的艰苦努力才和城市白领坐在"星巴克"一起喝咖啡的经历,一经刊出便引起了关注和议论。其实,他还是幸运的,毕竟成功了,多数人却未必能够成功。读书不仅不能带来实惠,反而会出现“读书致贫”、“读书返贫”的困局。不难看出,“读书无用”的背后是严峻的就业形势。正是因为就业难,重金投资教育却“血本无归”,才有了“读书无用”的怨言。

  教育涉及千家万户,关系群众切身利益,事关社会公正。加之教育的公共性质使过高的教育支出成为危害社会公平的敏感问题,使公共教育体制遭遇到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危害极大,必须尽快进行根本治理。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加大对教育的支付力度,明确政府是教育的投资主体,让更多的孩子有书念、更多的家庭有存款,是构建

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国家只有更进一步加大对教育的投资,严格控制高收费,使收费标准走向公开化、合理化和透明化,严厉制止由收费产生的教育腐败,才根本有利于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才能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宏伟目标。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