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

毕诗成:个体户减少也有必然性 需理性科学面对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23日 14:24 华商网-华商报

  日前,国家工商总局公布数据,从1999年到2004年,个体工商户从3160万户下降为2350万户,6年间净“缩水”810万户,平均每年减少135万户(8月22日《南方都市报》)。对此,昨日数家媒体发表评论,多对当前的创业环境加以批评,认为政策偏差、部门利益作祟等因素,造成了个体户的锐减,这也反映了民众生活的痛楚。

  为创业环境鼓呼、对有关部门作风加以批评都是必要的。但窃以为,只凭这组“锐减”数字,推导出创业环境的恶化,进而大加谴责,从感情上会得到民众支持,但从理性上却未必智慧———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个体户“减少”具有相对的必然性,需要有理性、更科学地来面对。

  如果说男耕女织的生活,是封建社会里的小农经济,那么,夫妻开店式的个体经营,便如同市场经济时代的“小农经济”。学过历史唯物主义的人都知道,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小农经济不能适应社会要求,必然要向机械化的集体劳动转化。同样的道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优胜劣汰、价值规律等市场法则的作用发挥,个体户要面临两种境遇:或者在竞争中获胜,队伍壮大,鸟枪换炮,形成规模;或者在竞争中败下阵来,被获胜者“吃掉”,自己成为“人家”的打工者———任何一种境遇,都会造成个体户数量上的相对减少。

  比如,一条街都开小卖部,你卖副食品,我卖衣帽,他卖生活用品……当街角一家综合超市开业了,这些小卖部恐怕都要败下阵来,难以为继,甚至统统关门,也不乏有人就到超市上班。从数字上讲,恐怕只是多了一家私营企业(超市),却少了30家个体户,数字上的小进大出,难道绝对是退步?

  前些年,“做点小买卖”成为很多人参与市场经济的主要方式。但随着市场经济的竞争加剧,很多人感慨“小买卖不好做了”,这也表明,经济资源必然要按照竞争的法则被重组,个体小买卖不适合所有人在市场经济下的生存。

  诚然,政府有责任让无业者进入“个体户”的门槛尽可能低,有责任呵护个体户的正常权益。但衡量就业情况、经济结构与民生境遇的优劣,个体户的数量并不是最重要的因素。一个大超市吸纳的就业,未必比30家小卖部解决的就业少,一个更加繁荣的现代化市场经济,不可能是满大街的个体商贩———在市场经济的发展大方向之下,感情的批判不能完全代替发展的理性。

    毕诗成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