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郭立场:新农村建设 大学生大有可为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21日 13:28 新浪财经

  郭立场

  “你们还太年轻,一没权二没钱,我不相信你们能解决什么问题。去庐山玩玩,早点回去吧。”这是近日江西九江某乡的一名乡镇干部对前去开展社会实践的大学生们所说的一番话。大学生到农村开展社会实践是否真像这位干部说的那样没有实际意义?这些象牙塔里的学子究竟能为新农村建设发挥多大作用,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中国青年报》8月19日)

  实践出真知,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是沟通家庭、学校、社会教育的桥梁。社会实践,是注重对学生进行训练、帮助学生认识自我的有效途径,是对学生“养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学生们的社会知识。此外,大学生可根据自身专业特点,因地制宜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如送科技、文化、医疗下乡,参与乡村规划等,在实践中服务社会。今年是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的第十个年头,今年社会实践的主题就是“践行荣辱观服务新农村”,几乎所有高校都为学生组织了内容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出象牙塔,投身社会,服务新农村建设。出乎意料的是,初衷良好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遭遇了基层干部的质疑,实在是匪夷所思。

  无风不起浪。仔细想来,乡镇干部的质疑,绝非空穴来风。目前看来,大多数的暑期社会实践服务了基层,但也有个别社会实践流于形式。就有这样的现实,让我们无言以对。据了解,好多社会实践流于形式,无论实际能力还是思想教育方面都不能让学生有所收益。具体表现为,实践主题大而空,没有实际意义;实践结果落入形式主义的窠臼,成了功利主义的载体。日前,有媒体报道,一位大学生为了把暑期调查的成果发表出来,找到该报社一位不认识的记者,并在实践调查报告中夹进300元钱。他说他也是被逼无奈,老师要求调研成果必须发表。这种事今年在舆论媒体上屡见不鲜。他们关心的不是如何进行社会实践与调查,而是把心思用在宣传上,有些人在社会实践的现场还摆出各种造型供同学或者当地电视台拍摄。学生带着功利的心态托关系找报社让活动见报,社会实践演化为“走过场”,目的是为了宣传和评奖,也难怪乡镇干部会那样说。

  衡量学生社会实践的标准,应该是学生通过实践得到了什么知识、获得了什么体验、有了什么成长。要让社会实践真正取得实效,并非学生单方面的事,这应该是一个系统工程。根据学生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学校应采取相应措施,让大学生能够参加真正的社会实践。此外,媒体与社会也要形成合力,为规范下乡实践作出努力。

  社会实践活动是大学生活的重要组成部份,也是检验所学理论知识的标准。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将大学生群体充实到农村中去,让村民接触到先进的知识、科学的理念,改变农村的贫困状态与落后面貌,让农村尽快地融入到城市文明中,值得提倡与大力推广。建设新农村,发展现代农业,迫切需要知识型人才,需要越来越多有文化的大学生,来培养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需要指出的是,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只是完成了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尤为重要的是,创造什么样的环境,提供什么样的条件,让大学生在农村扎根,并让他们发挥更大的作用,而不仅仅是为了镀金,成为匆匆的过客。并且,社会实践也不是大学生到农村的终极目的,未来的方向是,无论是否开展有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无论国家政策如何调整,都需要有大学生志愿者愿意到农村去,只有这样才能期待他们有更大的作为。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