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牟宗勇:划分先富和共富时代是一种不明智的作法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16日 09:43 新浪财经

  “改革分配制度”就能迎来“共富时代”?

    牟宗勇

  八月十五日,全国许多媒体都转载了中新网的一篇文章,题目是“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箭在弦上——共富条件已具备”。文章中强调的“改革收入分配制度,缩小贫富差距”我也赞成,但是文中对“先富”和“共富”的解读却让我不敢苟同。

  文中称:打破平均主义,“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是推动中国创造经济增长奇迹的重要国策之一。需要注意的是,按照官方的思路,这个“先富”提法只是路径手段,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才是真正的诉求点。

  经过了二十多年的经济高速发展,中国财富分配的语境已经改变,相应的财富分配路径亦应做出改变。……进入“共富”时代的条件已然具备。

  由“先富”进入“共富”时代显然需要相关政策的更迭调整。……

  按照这样的表述,我们似乎可以这样理解:

  过去近三十年,中国执行的只是“先富”路径,到了今天中国才要进入“共富”时代。“先富”与“共富”即使不是矛盾对立,至少也是泾渭分明的。否则就没有:由“先富”进入“共富”――这样的表述了。

  那么这是不是说:改革开放近三十年是“共富”给“先富”让路;如今要“共富”了,也必须让“先富”让一让路呢?

  难道真如作者所说,“先富”和“共富”是靠“改变财富分配路径”来转换的?“先富”和“共富”真的只能顾此失彼?

  我不以为然。

  我注意到,作者也认为“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潜台词是“打破平均主义”。打破平均主义,我们听到的最通俗的解释是“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注意!这说得是创造社会财富,而不是分鸡蛋。分有数的鸡蛋必然是有人多得就有人少得,“先富”是一定要和“共富”相矛盾的。但是创造社会财富,你可以多干我也可以多干,你干得更多你先达到富裕的程度,我虽然没你富但是我也可以富,并逐步达到公认的富裕程度。所以旨在打破大锅饭的“先富”与“共富”是不矛盾的。这也是为中国改革开放近三十年的成果所证明了的。尽管贫富差距在扩大,甚至到了我们不能容忍的地步,但是三十年来富裕起来的不是几个人而是整个中国,这是任何人不能否认的!即使是今天需要关注的弱势群体,也比以前要富。所以,“先富”与“共富”绝不是有你没我、相互对立的;中国也绝不存在从今天才开始进入“共富”时代的问题;事实上,那个广义的“相对于共穷、或者少部分人绝对富大部分人绝对穷”的“共富时代”早就伴随着改革的开始而开始了。她与“先富”同生,也必然长期同在,直到“先富”消亡于共产主义。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只有“改革时代”,改革当然可以有不同阶段,但划分“先富”和“共富”时代实在是一种不明智的作法。

  当然,我们要承认,我们今天的“共富”水平还很低。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或者也可以把那个理想中的高水平的“共富”称作真正的“共富时代”(作者也许正是此意)。我们今天的“先富”也的确在发展中出现了很多问题,针对问题采取措施是必要的,“改革收入分配制度,缩小贫富差距”的确迫在眉睫。可是,“改革收入分配制度,缩小贫富差距”就能实现高水平的“共富”了?这就标志着中国进入真正的“共富”时代了?“共富”能通过“分”来实现吗?这能是一个国家的选择吗?

  “分”只能在个体之间实现财富的流转。但是对整个社会而言,“分”是不会增加财富总量的。并且,简单地以缩小贫富差距为“共富”的标志,是必须引起我们足够警惕的!这不仅是“平均主义”的沉渣泛起,也是“均贫富”式乌托邦的翻版。

  作者说: 民患寡亦患不均。

  很好,这说明作者认识到“不患寡而患不均”已经成为历史的反动。但是“民患寡亦患不均”还是暴露了平均主义的后遗症!用民间俗语来说,就是得了改革开放的好处还要卖乖!“不均”怕什么?只要“不寡”,那些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又受到法律保护的“不均”,不仅不足为患,相反是大有益处的。只有“寡”才是我们在任何时候都要警惕的大患。这一点特别是当“寡且不均”像麻团一样搅在一起时更要看清楚。虽然“不均”往往成为导火索,但须知真正的产生破坏的火药还是“寡”!特别是中国的老百姓,只要“不寡”――有饭吃有衣穿,他绝不会因为别人比我吃得好(不均)就犯上作乱。而一旦寡到极致,哪怕均到大家都没一粒粮的时候,人们也会交换儿女相互烹煮。所以,简单地以“不均”为患,以为“均富”就是“共富”,就是“真正的诉求点”,忘记了“发展才是硬道理”,那真是本末倒置养虎为患呀!

  事实上,这也正是时下焦点问题的症结所在。

  今天,中国的老百姓虽然也在“共富”,至少吃饭对绝大多数人都不成问题了。但是很多人在“医疗、教育、养老”等问题上依旧很“寡”,这个时候又出现严重的贫富差距,问题才显得更加尖锐。这个时候,"改革收入分配制度,缩小贫富差距"重点是“加强社会保障”是非常必要的,它其实还要主要解决了“寡”的问题,对所谓“不均”并没有根本性的触及。相信所有对“不均”不满的人们,也说不出这次调整会对基尼系数产生多大的影响。这就是证明。所以她完全和“共富”时代不沾边。就是调整完成了也绝不可能是高水平的“共富”。工资涨了,保险有了,就算高水平“共富”了?这也太小家子气了吧。

  改革分配制度最多只能保证“不穷”,却不可能实现的“共富”。真正实现“共富”只能通过更加合理的资源配置,让更多的人有更多的机会去创造更多的财富,就像改革之初那样,要让大家都有机会多干才行;而不是把致富变成特权然后再从特权者手中分一杯可怜的羹出来给穷人!或者我们可以说:“共富”不是“均富”,“先富”也不是“独富”。为了实现这样的目的,我们要增强企业活力改革产权体制,保证发展后劲改革教育体制,促进公平竞争改革政治体制……当然还有好多,这实在是些大问题,是我无力阐释的。但是很显然,只要想到这些问题我们就会知道“改革了分配制度中国就会迎来高水平“共富”时代的”表述,实在是过于简单了!改革的任务万分艰巨,我们不光需要热情和捧场的文章,更需要冷静和审慎的思考。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