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谈规范的灵活用工和灵活就业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27日 09:41 新浪财经

  

谈规范的灵活用工和灵活就业

新浪专栏作者杨燕绥。(新浪财经资料图片)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杨燕绥,女,比利时根特大学法学博士,清华大学教授, 公共管理学院社会政策研究所所所长。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劳动关系与劳动法、社会保障(企业年金、医疗保险和员工福利等)。有数部中英文个人专著和数十篇较有影响的论文,已经形成具有特色的理论框架和基础,如《劳动法与社会保障国际比较》、《中国社会保障立法》(英文),《社会保险法》、《企业年金理论与实务》等。

  7月24日-7月30日,新浪财经把一周的时间留给杨燕绥。----编者按

    谈规范的灵活用工和灵活就业  7月27日  星期四

    文/杨燕绥

  向读者介绍《灵活用工和弹性就业机制》一书

  一个真实的故事

  1994年,当作者初到比利时根特大学法学院开始学习时,同室工作的助教们与教授(大学授权)之间签有1/5劳动合同,甚至1/10劳动合同。具有1/10劳动合同的助教每周工作半天,是教授的文献整理助手,她另外还签有两份合同,一份是与律师事务所的1/5劳动合同;她给自己留4/10时间学习西班牙语。然而,她的两个老板不仅分别支付她的工资,而且分摊她的社会保险缴费。一个国立大学的教授可以用学校提供的2个助教的费用灵活聘用多人,而这位签订1/10劳动合同的助教十分惬意自己的职业安排。从那时起,笔者意识到中国人应当告别20世纪的就业观,建立21世纪的就业观。

  就业国情报告:

  20世纪90年代初期以来,中国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呈三股劳动力大军凸显的局面,……

  第一是再就业群体。由于市场化改革的深入,经济结构的调整,使得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大量增加;进而事业单位改革,需要继续解决冗员问题;他们构成中国再就业的劳动力大军。

  第二是新生就业群体。首次《中国青年就业状况调查报告》在2005年5月23日公布。本次调查由全国青联及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联合进行,共选取7000个青年样本和220个企业样本,调查对象为15岁至29岁的青年以及他们的雇主。本次调查显示,15岁至29岁的中国青年总体失业率9%,高于中国目前6.1%左右的社会平均失业率。他们构成中国新生劳动力待业大军。

  第三是农民工群体。2004年4月,在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与国际劳工组织共同举办的“中国就业论坛”上,《中国就业议程》坦言:据估计,1/3的农村劳动力都存在就业不足的问题。 这份报告说,2000年以来,在约1.5亿就业不足的农民工中,每年有800万成为“流动”民工,在城镇非正规经济领域中寻找就业机会。他们构成中国农民工寻业大军。

  作者的思考

  观察了20世纪70年代以来用工制度的变化以后作者发现:面对生产工具的变革和进步,世界各国政府和企业都在努力的改革生产方式以及相应的上层建筑,以适应社会进步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这导致经济结构和社会环境的变化,用工制度和劳动关系也随之出现“非全职 非全时 非典型”的灵活用工现象,有人将这种现象称为非规范(非正规)用工或非规范就业。在经济发达国家就这类现象进行规范时,在经济发展中国家的普遍观点认为,这类现象就属于非规范就业,且无法规范;甚至,一些学者和他们的课题结论即建议政府“通过扩大非规范就业来促进就业” 。

  在发展中国家中对用工新现象(灵活用工)的认识具有片面性,忽略了以下两个问题:

  1.如何计算和看待非规范就业对劳动者基本权益(不排除对用工单位)的损害以及由此带来的社会成本和社会问题;

  2.如何利用剩余领域进行就业政策和法律的公共选择;如果将规范与否视为劳动关系双方的交易和谈判的结果,那么,肯定存有合作与不合作的剩余领域,即在可规范和不可规范之间还有剩余领域,如何开发利用这个领域,在扩大就业和保护企业和职工利益之间找到均衡点。

  无疑,灵活用工的出现是对劳动法和劳动力市场管制的挑战,在挑战未得出结果期间自然出现从“规范到非规范”的用工制度改革过程;如果期待在次出现从“非规范到规范”的结果,就需要对就业政策和劳动法进行改革,使其适应新的经济条件和社会环境。当然,这种改革在经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有共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

  联合国千禧年计划《科学技术和创新》研究报告证明,近年来6%的增加就业来自技术进步和制度创新 。全球大多数经济发达地区出现的持高不下的失业率,中国出现的三股劳动力大军造成的就业压力,都是推动就业观念变革和就业机制创新的动力。因此,在“就业概念、用工制度和就业机制”三个关系个人、单位和国家的基本问题上应当有些创新。并在此基础上将目前和今后在用工和就业领域的灵活性概念化为——灵活用工,一个新的用工/就业制度安排,进而提出就业新概念和支持灵活用工的弹性就业机制,研究灵活用工规范化和促进就业之间的关系。从而针对中国国情探讨以下三个问题:

  1.基于新的就业定义,可否从“地下劳动力市场”释放出就业率;

  2.基于灵活用工概念,企业在提高经济效益和劳动者在合理安排工作与生活关系的同时,可否释放出就业岗位,由此扩大就业。

  在中国,由于相关政策和法律对劳动力交易“成本解压不足,设置障碍有余”,用工单位和劳动者绕道而行的情况很普遍,一方面,灵活用工与非规范用工并行和迅速发展;另一方面,企业用工制度刚性化,一谈灵活用工即担心失控,企业担心对职工失控,政府担心对企业失控。《灵活用工和弹性就业机制》 一书吸收了目前中国社会中关于“灵活就业”和“弹性就业”问题讨论中有价值的东西,经过梳理和提升后回馈社会一个操作灵活用工的“用工因子图”,和促进灵活用工的“弹性就业机制”设计,意在解决“活而不乱,管而不死”的问题,以推动用工制度改革和促进就业,为中国减少失业和促进就业寻找可行的途径。

  本书的贡献在于将现代劳动力交易,以及反映在用工制度和就业制度上的灵活性,概念化为灵活用工,并尝试性地探讨灵活用工的内容和方法,进而提出支持灵活用工的弹性就业机制。这些理论和方法的研究,有利于促进企业用工制度改革,向“灵活而不失控”的阶段发展;也有利于促进政府治理能力的提高,向“放权而不失控”的阶段发展。

  一句话,作者想告诉读者,规范的灵活用工和灵活就业代表劳动力市场的进步趋势,代表先进生产力,可以实现马克思的语言,劳动者是自由人。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