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易宪容:银行之间的对敲游戏化解央行调控政策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19日 09:00 每日经济新闻
央行今年连续出台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以期抑制国内经济过热现象。4月28日起上调贷款基准利率;5月以来大量增发定向票据;6月决定自7月5日起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货币调控力度逐步加大。但是由于这些政策或是从总量上来调控,或是以非市场化的方式进行,因此效果不大。
比如目前央行的定向票据发行,目的是收缩国有商业银行过剩的流动性及惩罚有些银行贷款规模失控。从已公布的数据来看,央行定向发行票据后,国有四大商业银行6月份新增贷款600亿元,占金融机构新增3600亿元贷款总量的16.7,剩下3000亿元为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及农村信用社的贷款。在5月份金融机构新增人民币贷款2094亿元,四大行新增1072亿元,占比达51.2。从表面上看,四大行的贷款增速大幅下降,央行窗口指导等行政性措施发挥了效力,早些时候央行通过发行定向票据实施的定向信贷紧缩产生了效果。这种判断是错误的。
据报道,在央行强烈的行政作用下,四大国有银行与央行玩起压缩信贷的数字游戏。即四大国有银行通过转移票据融资,把未到期的票据转贴到其他银行,降低票据融资量,使得四大国有银行总的新增贷款量骤然下降。工行6月份通过票据转走了400多亿元,使得新增贷款表现为“下降至”37亿元;建行通过票据转走了292亿元,农行389亿元。而6月新增贷款最高的中行,仅转走了50多亿元,民生银行通过票据转出去的有57亿元。同时,各城商行接盘转出票据430亿元,如果扣除这一块,实际新增贷款306亿元,农信社则接下了211亿元。华夏银行新增贷款中大部分是四大行的票据,共228亿元,占其新增贷款总量的83.2。
四大国有银行为了应付央行的定向调控,联合部分中小银行玩起股市上常见的“对敲”游戏,票据转进转出就是这种“对敲”的砝码。可见,表面上通过央行定向票据调控四大国有银行6月份的贷款迅速下降,央行的宏观调控起到显著的效果,而实际上央行的定向调控根本就没有起到多少作用。
7月13日央行发布公告,当天发行500亿一年期定向央行票据,较此前两次的1000亿元减半,价格与前两次持平,对应收益率2.1138,大幅低于公开市场一年期限央票的2.6694。据悉,中行和建行所认购的定向央票金额居前,分别为210亿元和100亿元。其他被选中的银行还包括华夏银行、民生银行等。也就是说,尽管通过定向票据紧缩信贷效果不大,但是央行并没有检讨调控思路,仍然我行我素,实际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调控效果不佳,不仅因为央行独立性匮乏,不能够从现实经济数据得出正确判断、作出果断决策,还在于央行总是希望以非市场化的方式来平衡市场,使决策与市场方式渐行渐远。
而国内银行的运作仍然没有走出计划经济的思维惯性也是调控难以收效的重要原因。无论是早些时候四大国有银行为了达到每年剥离不良贷款的指标,还是这次央行紧缩信贷发行定向票据,四大国有银行总是能够找到非市场化的方式“灵活”应对。国内银行业的运作机制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善。
央行总以为自己出台的宏观调控政策四平八稳,照顾到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总以为在中国的特殊环境下,采取非市场化的方式能够起到更好的作用。但是,央行没有想到,“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四大国有银行总能找到应对之术。
总之,央行宏观调控采用数量型工具、采取非市场化的方式来实行信贷紧缩所起到的作用是十分有限的。如果不从价格(一年期存款利率)上入手,通过连续加息的方式来理顺金融市场的价格关系,那么新一轮投资反弹、信贷过快增长不可能从根本上得到遏制。一轮又一轮的宏观调控也将不断继续。 易宪容
【发表评论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