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刘海明:大学生争当村官 有能力发展农村经济吗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18日 16:30 新浪财经

  □刘海明

  从今年起,山西省决定每年选拔一批优秀大学毕业生担任村干部。据组织人事部门的最新统计,共有一万四千零九十八名大学生自愿深入农间当“村官”。(中新社太原7月17日电)

  大学生争着当村官之类的报道,不时见诸报端。大学生就业不容易,考公务员难度不小,到乡下竞争村官,一上任好歹也是个有职有权的“官”,有的地方则是村支书和村委主任“一肩挑”。虽然“村官”不入品,不过,却也是相当实际的官职,“油水”据说还是比较可观的。竞争应聘的众多大学生中,究竟是冲着扎根农村的志向,还是抱着务实或者过把瘾就走人态度,参与这场角逐的,心态不一,不好评说。

  笔者担忧的不是竞当村官的大学生的心态,而是他们适合不适合当村官。换言之,对刚出校门,对社会了解不多,对农村工作相当陌生的大学生们,如果委以重任给一个初出茅庐的小伙子(或者黄毛丫头),也许,这些村官更容易被乡镇干部牵着鼻子走,问题是,与上级沟通容易(大学生村官毕竟是组织部门考核、委任的),和下级的交流能够同样融洽吗?(按照村民组织法,村官该是农民选举出来的,因为村庄本该是自治的组织)假如农民不买外来村官的账,在血缘关系相对重要的农村开展工作,谈何容易?以前,各级政府部门下派的工作组还少吗?结果如何?治标不治本。成年人的能力在农村具体工作中尚且碰壁,怎么能相信这么多初出茅庐的大学生村官,便能胜任村委主任、村支书的职位?

  历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是有关农业的。农业乃万事之本,农村工作,实乃重中之重的大事,重视农村工作,给农村输入新鲜的血液,提升村级班子的知识水平,确实重要。不过,帮助农民搞好村民自治,改善农村的干部队伍结构,加快农村发展,前提是村官必须熟悉农村工作,对农民的疾苦有相当多的了解,对农村的发展,有足够的构思,能够被所在村庄的农民所信赖。这一切基本条件,不是一张本科毕业证书、硕士学位证书就能解决的。农民首先看重的是一个人的实际工作能力,而不是别的虚的东西,包括学历。大学生“村官”,假如真的走马上任,其优势何在?农村不是组织部门的“政治试验场”,由此可能造成的损失,将来如何分摊?外来的大学生村官,干不好,可以拍屁股走人,“土著”的农民,他们则输不起,一旦大学生“村官”撂下个烂摊子,遭殃的是农民兄弟,恐怕不是“村官”啊。

  大学生村官,目前被炒作得很热。那些在庙堂里办公的组织部门的老爷们,脑子一热,突然看好大学生当村官。于是,一场拍卖村官的“交易”,在农民缺席的情况下,竟然热火朝天地开张了。卖官是犯罪行为,不负责任送村官乌纱帽的组织部门,是不是在公开卖“官”?如果是的话,又该谁站出来说不?如果村民集体拒绝大学生村官上任,考试得来的村官少爷们,该如何找台阶下?“下马威”的滋味,可不是好品尝的。

  上级张罗大学生到农村当村官,荒诞甚于严肃,最好还是别给历史留笑柄了。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