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肖西:审悲疲劳拷问社会保障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17日 15:47 新浪财经

  肖西

  一天之内在网上连续读到两则“悲情新闻”:一则来自于16日济南时报,贫困夫妇街头卖病儿,希望有钱人买去医治。一则来自于16日的华西都市报,病情危重,哥哥要卖身救妹妹。说给同事们听,同事们在叹息之余,只淡淡地说了句:这样的事实在是太多了。同事们为什么会淡然待之?想来是因为请求社会爱心援助的新闻如今是越来越多,隔三岔五便会见诸于媒体,令大家有了见怪不怪的感觉。

  笔者供职于一家地方媒体,近年来,不断有因病致赤贫的家庭前来报社求助,初时编辑部还大力给予呼吁,也产生了一定的效果。但随着求助的人越来越多,读者反应越来越少。读者反响的减弱,实际上反映了一个现象,就是社会成员的“审悲疲劳”。当见多了这样的新闻以后,我们对社会成员个体的悲剧就会反应迟钝,就会熟视无睹。

  对这样的生活悲剧熟视无睹自然是社会的一大悲哀,但它更反映了一个事实,就是社会保障的缺位。社会成员的爱心是有限的,当爱心成本超出了他们的承受能力以后,他们就只能是选择在同情基础上的旁观。换句话说,社会成员的爱心只能是在力所能及基础上的救助,真正的救助还是在于社会、在于社会保障制度。社会成员的“审悲疲劳”,缘于社会保障制度的一再旁观。

  如今,因病返贫、致贫甚至危及生计的事屡见报端,生病成为普通百姓最大的后顾之忧,这已是不争的事实。人人都有生存的权利,人人都有获得医疗保障的权利。但是,这种权利在金钱面前往往发不出任何的声音。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一人有难,人人援手,这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也是社会对自身病痛的自我修复,但这种修复的能力是极其有限的。在四方五方甚至是六方七方有难时,就必须要施以“针药”。这“针药”就是作为稳定器的社会保障。只有当每一个社会成员的生存权利都能得到社会制度的切实保障,才不会出现“卖儿”又“卖身”这样的社会悲剧,也才不会出现社会成员“审悲疲劳”的社会悲哀。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