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晓杰:人均住宅建筑被吹大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7月12日 08:48 新浪财经 | |||||||||
沈晓杰 FT中文网编辑: 最近,中国建设部正式对外宣布,到2005年底全国城镇“人均住宅建筑面积26.11平方米”,“户均住宅建筑面积83.2平方米”。消息一经传出,全国各地一片哗然。尤其是“排
一个主管全国住房和房地产市场的政府部门的“官方数字”,为什么和老百姓的切身之感相差得如此之远?是市民的“感觉”错了,还是“高数字”背后另有文章?让我们还是透过对数字的剖析,来寻找真相所在。 按照建设部的说法:全国城镇住宅的建筑面积为107.69亿平米,人均水平高达26.11平方。用这两个数字一推算,全国的城镇人口只有4.124亿。而实际情况如何呢?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年报,到2005年底全国城镇的总人口为5.6212亿。建设部一下就把近1.5亿的城镇人口“剔除”在外。而根据国家统计法的规定,只有国家统计局的数字,才具有效性和权威性。 据建设部的公告称,他们统计的城镇人口是根据“当地公安部门统计的户籍人口”来确定的。但稍有基本执政常识的人都知道,随着人才流动和城市化的发展,“非本地户籍人口”已经占到各大城市相当大的比例。如在深圳近1200万的总人口中,户籍人口仅有165万。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非本地户籍人口”都有数百万之众。据报道,他们在这些大城市中所购住房,已经占到了整个商品房的30%以上。上海流行的一个“段子”,就很经典的说明了这一点:“内环内住说外语的,外环外住说上海话的,内环和外环之间住说普通话的”。“非本籍人口”购房比例是数量之大,由此可见一斑。至于类似“温州客”和“山西煤老板”之类的购房者,那就更是举不胜数。但令人奇怪的是,同样是建设部的 “统计”,这些“非本地户籍人口”的购房,还是算在了本地人的身上。因为在建设部的“统计口径”中,不管是“本地”和“外籍”,所购的“住宅建筑面积”都算在了“本地户籍人口”的头上。 在城镇住宅面积上这个分子上,多算上30%左右的“非本地户籍人口”所购之房,在居住人口这个分母上,又少算上超过四分之一的实际居住在城镇的“非本地户籍人口”,这样“做”出的“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能不“突飞猛进”吗?! 除此之外,建设部“统计公报”中的“新增住宅面积”,也毫无根据可言。众所周知,2005年是房地产的“调整年”。正是由于去年房价的猛涨遏制了老百姓正常的购房需求和房地产市场的正常的发展,使得中央不断出台“组合拳”。但在建设部的“公报”中, 2005年全国城镇一年的住房建筑面积就新增了11.53亿平方米。而在同样的“公报”中,2004年比2003年全国新增的城镇住房面积为7.05亿平方米,2003年也只比2002年新增了7.26亿平方米。在统计口径等相同的情况下,2005年凭什么一年就“猛增”了60%以上?! 来自建设部和权威部门的有关资料也可从侧面“佐证”这 “11.53亿平方米”的荒唐。据有关材料,去年全国城镇全年商品房竣工面积4.8793万平方米,住宅房在整个商品房中的比例约为七成,也就是当年新增住宅商品房为3.41551亿平方米(比2004年实际销售的3.38亿商品住房略有提高)。而根据建设部长2005年的“总结报告”,2005年全国城镇住宅市场化率为67%。也就是说,全国城镇居民住房在2005年实际上只新增了5.098亿平方米。就是再多算上2亿平方米的“余量”,全国城镇2005年一年新增的住房建筑面积也只有7.1亿平方米左右,怎么也算不到 11.53亿平方米的“天文数字”。 而根据国家统计局的资料,从2001年到2004年,全国城镇各年新建的住宅面积分别为5.75、5.98、5.50和5.69亿平方米。2005年是最大规模的“宏观调控”之年,再怎么“提高”,也只能在5.8亿平方米左右。这比建设部“统计公报”所给出的“11.53亿平方米”,整整少了近二分之一。 其实,要算出较为正确的全国城镇人口平均住房面积,方法也很简单。这就是用建设部给出的2004年全国城镇住房面积96.16亿平方米,加上2005年新增的5.8亿-7.1亿平方米,再除以去年国家统计局提供的5.6212亿城镇人口数,2005年全国城镇人均住房的建筑面积就应该为18.14-18.36。这比建设部公布的水平少了近8个平方米。 把这人均18平米通过纵向一比,人们就不难发现,如此“水平”甚至比1999年刚刚取消福利分房、进行房改时的全国城镇人均水平还低了近1个平方米。也许正是这样的“难言之隐”,使那些惯于“数字出政绩”的官员不惜铤而走险。可惜这次“放卫星”“调戏”的是本来就对房地产“民怨沸腾”的老百姓,这也就难怪触犯众怒。官员说老实话,才能办老实事。这也是为官“八荣八耻”的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