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评论 > 正文
 

刘海明:跨国知识产权之争的教训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7月10日 18:06 新浪财经

  □刘海明

  中国神经外科医生黄红云,在世界上最早开展了嗅鞘细胞移植的临床治疗研究工作。美国医生Guest和Qian向黄红云要求合作写论文。今年3月,论文发表在学术杂志《脊髓》上时,没有黄红云的名字,只在论文最后对他感谢了一下。(新华网北京7月7日电)

  在嗅鞘细胞移植的临床治疗研究方面,个别美国科学家的沽名钓誉,堪称“敲骨吸髓”??研究骨髓者,不惜吸取中国同行研究成果的“骨髓”。黄红云揭露Guest的不良学术行径,无论从知识产权的维权上,还是学术研究的严肃性上,都是必要的,应给予支持。

  真理不辨不明。这场跨国

知识产权之争,只要中国医学界和媒体坚持抗争,把真相告诉世界,美国医生Guest等人,可以“沽”一时的“名”,“钓”几天的“誉”,来自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病人,就是最好的人证,足以证明Guest在学术研究上属于手段卑劣的“巧取豪夺”。

  揭示真相固然重要,汲取教训,同样很有必要。这起“跨国知识产权之争”,为什么能够被美国个别科学家投机取巧?教训又有哪些?

  黄红云先生在从事学术研究过程中,可以顶着国内同行的疑惑和不信任,不气馁地将研究进行到底。然而,当他的嗅鞘细胞移植在临床治疗上变成现实,需要以学术论文形式广而告之之时,必须承认,他显得过于自卑。在世界骨髓研究领域,因为自己的名气不够大,进而以为能傍上一两个“学术大腕”,尤其是美国的学人,虽然把独家的知识产权分出一杯羹给了他国的科学家,也认了。结果怎么样,许是黄先生不幸,刚好碰上个美国“学术侵略者”,霸占了你的成果之后,表面上礼节性地表示了感谢,接下来又以别的方式贬损真正的知识产权拥有人。这一切,不能不说和中国科学家的自卑心理有关。假设黄红云教授的成果,能够首先在中国的医学期刊上发表,或者说,在Guest第一次希望“合作”时就断然予以拒绝,甚至根本不给国外同行以观摩的机会,顶多别人会说中国的科学家“抠门”,至少,中国所有的知识产权,却不至于落到相当被动的境地。

  跨国知识产权之争,值得反思的还应包括媒体。黄红云的研究成果,在国内“默默无闻”,反映出媒体科学素养的先天不足。中国缺乏专业的科技记者、科技编辑,外行记者报道专业科学领域,效果如何,不言自明。有的甚至将科学研究以娱乐化的方式“包装”出来,结果,我们推出的是科学明星,而非科学新闻。假设黄红云的研究能及早引起媒体的关注,对眼下的这场跨国之争,不是提供了有力的证据吗?

  跨国知识产权之争,中国政府不能无动于衷。黄红云的成果,知识产权是他个人的,荣誉却是中国的。作为政府,有没有办法帮助黄红云

维权,其实也反映出政府对科学研究的重视和支持的程度。从现有的信息看,似乎还没发现中国政府有何实质性的反应。

  跨国知识产权之争,不妨当作一本教材,大家都来学习一下。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