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士君:国资保卫战打得响更需得打赢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7月10日 16:29 新浪财经 | |||||||||
□周士君 随着《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和《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正式施行,在央企12000亿元国资归口国资委监管之后,全国上百万家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名下的40000亿元国资也终于有了“当家人”。在财政部的归口监管之下,一场针对行政事业单位存在的重复建设、重复购置、超编超标、家底不清、流失严重等弊端而掀起的“国资保卫战
近年来,由于监管缺位,“在谁手里化掉谁负责”的责任追究机制迟迟难以形成,致使国资流失出现了“冤虽有头,债却无主”的“冰棍”现象。同样寄存在行政事业单位名下的40000亿元国资,也面临着“花自漂零水自流”的“自行消融”窘境,若再不采取措施进行遏制,行政事业性国资流失便难免重蹈国企之覆辙。从浪费的角度分析,中国科技资源浪费惊人,其中大型科研设备利用率只有25%,而发达国家的平均利用率是170%。再比如某种卫星接收站,美国只建设16座就足够其全国使用,而中国两年前就已建有30座,今后还计划再建50座。实际上,科技资源浪费现象,也仅仅乃行政事业性国资浪费的一个小小标本或缩影而已。 与对国企实施的国资监管相比,受监管行动主体局限性和财政分灶体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对行政事业单位占有的国资实施监管所面临的任务也将更繁重,形势也更复杂严峻,甚至很难摆脱“一拳难敌百手”的尴尬或窘境。其中条块分割式的行政管理体制,使得长期以来对行政事业性资产缺乏综合统一的管理者,致使行政事业性资产管理不善并造成极大浪费。即便如今已统一归口财政部门监管,但与独立的监督机构相比,财政部门的监督效能存在着先天不足,再加上其监督以“平行监督”为主,故这场即将打响的“国资保卫战”能否打赢,依然是一个大问号。而“监管疲劳”的存在,也将为国资的浪费和流失提供了极为便利的外部环境。 对行政事业性国资的监管之所以长期陷入混乱无序的状态,恐怕跟资产形成和配置存在财政预算约束不严有关。它造成了使用单位资产占有欲望的无限扩张和资产匹配的过分随意,更缺乏公正、合理、有效的监督机制。结果,一方面导致资产使用的低效率运作,更导致各单位尽量多占用资产和变相将资产用于自身牟利。而在资产处置环节,由于处置程序和处置途径有待规范,使用单位随意处置和资产严重流失情形都非常严重。价值高达数十万元的轿车等固定资产,竟出现车随官走的失控情形,导致这些国资沦落到不适当的“监管盲区”。在此种监管体制下,“撑死胆大的,吓死胆小的,坑死傻头傻脑的”,就成为某些把黑手伸向国资者达成的一项共识。 所以,要使这场针对行政事业性国资的“国资保卫战”既能打响又能打赢,除财政监管职能尽快强化到位之外,还必须协调纪检、检察、审计等执法机构的介入,及时形成职能互动和资源共享的整体执法优势,以确保将国资纳入到监督火力范围之内。这样以来,这场针对行政事业性国资展开的“国资保卫战”,才能在打响的同时更能打得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