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评论 > 正文
 

刘楚汉:应唤起大部分人对中等收入的认同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6月29日 09:34 红网

  上月下旬,中央政治局召开专门会议,研究改革我国收入分配制度和规范收入分配秩序问题,指出要“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敏感的经济学家很快洞察到,经过20多年的改革,此次收入分配改革“公平”成为了新着力点,中等收入者成了迫切要壮大的社会阶层。(6月28日《广州日报》)

  报道以广州为例,调查和描绘了仅仅隔着一条枫叶路的高档社区珠江俊园和城中村上
社村(分别是中等收入者和低收入群体居住区的代表)居民的不同生活状况。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在记者采访的众多年收入10万元左右的人当中,大多数人并不承认自己是中等收入者。正如业主张旭的惊诧和意外:“我怎么就成了中等收入者了,就因为买了房子?如果是那样的话,正相反,我是给银行打工的民工。”

  我想这个描述应该说是客观的,不仅广州,就普遍意义而言,当前社会,绝大多数在别人眼中的中等收入者,他们的主观意识里都不敢相信自己已经达到“中等收入”。换言之,对中等收入者的身份认同普遍缺乏。

  数学分析的一般规律告诉我们,“中等”本就应该是随机样本中的绝大多数。然而在收入问题上,为什么这个“一般规律”却面临着公众认识的现实挑战呢?

  首先,“中等收入”本不是个科学概念,缺少定量解释。学术界一般认为,年收入6~50万元可以作为对中等收入的界定。显然,这是一个太过宽泛的范围,其低限与高限本身的差距就已经将近10倍。其次,近来对媒体对“贫富差距”关注较多,造成许多人朦胧地认定富人很多——事实上,现阶段贫富悬殊的最大问题并不在于富人群体太大,而是占极小比例的富人占有的财富总量过大——再加上不愿露富的传统心理意识,许多事实上的中等收入者自觉不自觉地低看自己,不能认同自己的中等收入者身份。

  更重要的是,社会公共产品投入不足、社会保障体系尚需完善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始终困绕着中等收入者群体,加重了他们的自我危机感。“中等收入”认同的缺乏正是这个群体对未来不确定预期的一种折射。他们深深知道,一旦宏观经济出现问题或者个人生活发生意外,他们跌入“枫叶路”另一侧的可能远远比对方跨越此路的可能来得更容易、更迅速。

  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唤起大部分人的“中等收入”认同,构建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型”收入分配结构是建立一个

和谐社会的基础。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打击腐败、打击垄断,加快分配制度改革,加大对公共产品的投入等正逐渐成为政府的首要工作任务。毫无疑问,包括此次收入分配改革在内的中央一系列决策必将让我们对目标的实现更加充满期待。

  [稿源:红网]

  [作者:刘楚汉]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