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评论 > 正文
 

练洪洋:不点名的审计报告是不及格的答卷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6月29日 09:32 红网

  又是一年审计报告发布时。可惜今年的审计报告喝了“凉茶”泄了“火”,以“不点名”的方式面世。审计署法制司司长王秀明在回答央视主持人的提问时,解释道此举并非出自压力,也不是怕得罪人,而是按照新修订的《审计法》做出了相应的调整,更加理性,而且也受篇幅所限……(见6月28日央视《新闻会客厅》)

  由于信息的严重不对称,公众当然无法得知今年这份不点名审计报告的出台背景,究
竟是“好人政治”在作怪,或者因其他不足为外人道的原因而“自宫”。但是,这份不点名的审计报告出来之后,有人欢喜有人忧是肯定的。

  欢喜的是谁?谁从中得益,谁就高兴。那些被

审计出问题的单位,肯定会为
审计署
这个“篇幅所限”而欢呼雀跃——从此,再也不用被审计署审计之后,又遭受公众审判了。问题一旦转入部门之间内部处理,就好办多了。

  忧的当然是公众。多年以来,公众正是通过审计署每年一度的审计报告,才能了解到中央财政预算执行情况、中央各部门的财务收支情况、省级人民政府预算的执行情况……以及哪些部门存在着财政违规现象、情况有多严重、存在的原因是什么、有没有整改等重要信息,并通过舆论进行监督,收到一定的效果。而今,不点名了,责任单位模糊了,数字笼统了,公众如何能从云里雾里的报告中获知真相?不知情,监督又从何谈起?

  从有利于促进整改的角度上说,不点名对工作也十分不利。直呼其名式的审计报告发布之后,行政力量裹挟公众舆论之力,刮起一阵阵“审计风暴”,大有摧枯拉朽之势。结果,有一些上榜单位认真整改,有一些人被问责,但更多的单位置若罔闻,更多的人雷打不动,年年都上审计报告的“黑名单”。试想一下,这种方式尚不能动他们一根毫毛,他们会被不点名的审计报告、一团和气的“理性”吓住吗?可想而知。

  不点名的审计报告,即使在审计署眼中是理性的表现,在老百姓眼中,都可能被误读,视作部门之间博弈,最终以牺牲公众利益为平衡点的结果。笔者认为,即使点那些违规部门的名字和列举他们违规的事实,要大量增加审计报告的篇幅,与巨大的收益比起来,这点成本属于“菜单成本”,根本微不足道。不点名的审计报告,在公众眼中,就是不及格的答卷。

  [稿源:红网]

  [作者:练洪洋]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