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评论 > 正文
 

雪里埋:评价宿迁医改不能先入为主戴有色眼镜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6月27日 07:01 中国青年报

  雪里埋

  北京大学的李玲教授近日发表了对江苏省宿迁“卖光式”医改的调研报告。她得出的结论是:宿迁医改“违背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看病贵”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老百姓的医疗负担“反而加重”,潜在医疗卫生问题“令人担忧”。(《中国青年报》6月22日、23日)显然,李玲教授给宿迁医改下的“诊断书”是失败二字。

  尽管这是李教授花费了大量人力财力,身体力行进行实地调研的结果,然而我仍然要说,她对宿迁医改的评价,有先入为主的价值判断,自始至终都戴着“有色眼镜”。

  实际上,李玲教授对于医疗市场化的所谓“美国模式”,历来是反对的。她在多种场合呼吁,主张我国实行政府主导型的

医疗体制。她一直认为:由政府主导的医疗卫生体制在公平和效率的平衡上,要比由市场主导的体制好;而由于市场失灵的存在,医疗卫生市场不能有效地配置医疗卫生资源。可想而知,这样一位对医疗市场化“深恶痛绝”的经济学家,去调研“卖光式”的宿迁医改,能得出怎样的结论?

  即便这样,李玲教授也不得不承认宿迁“比较激进的医改方式”取得了成绩,然而她笔锋一转又坚称:老百姓所承担的医疗负担“越来越重”,因为公共卫生发展和“看病贵”的问题还没有解决。这里面,有着浓厚的理想主义色彩,指望通过宿迁医改就“毕其功于一役”。而“老百姓医疗负担加重”的结论本身,也缺乏足够的证据支撑。

  李玲教授的理由是:人均门诊费用、住院费用下降,而

医院数量、收入却迅速增加,那么医疗需求一定大幅度地持续增长;但宿迁相对封闭,医疗需求不可能大幅度增长。李玲教授于是迷惑不解:医疗费用到底是贵了还是便宜了?

  其实,要解开李玲教授心中的“歌德巴赫猜想”,非常简单。因为恰恰是医疗费用降低了,让以前太多看不起病的老百姓,可以到医院看病了,于是,医院业务量突飞猛进,医院收入出现增长。根据2003年的调查,中国城乡居民应就诊而未就诊的比例目前是48.9%;而农民应住院而没有住院的比例更是达到75.4%。多少农民是病死在家里,而不是医院里!李教授应该计算一下,这些潜在的医疗需求是多大。毕竟,理论是灰色的,专家们不能纸上谈兵,而需要深入现实,否则会产生天大的误会。

  在我看来,要评价宿迁医改的成败,只有一个标准,那就是:纵向相比,老百姓是否比改革前获得了更为便利、优质、价廉的医疗服务。尽管,“看病贵”的问题还没有根本解决,但是比起以前是否更为便宜;尽管,医疗设备向高端发展的现象严重,但是比起以前连小病也不敢进医院,是否更令人欣慰;尽管,存在医生诱导病人多做检查和手术,“红包”和“回扣”现象也以其他方式表现,但是比起以前所谓“公立医院”一统天下的时候,类似的现象是增加还是减少……对于这些问题,自始至终,李玲教授并没有拿出有说服力的调查数据,而只是一些表面现象的罗列。

  医院市场化只能解决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问题,并不能解决医疗卫生资源的公共投入问题。尽管目前宿迁的医疗公共投入相比从前,已经有明显的提高,但由于政府历史欠账过多,仍然远远不够。但这不是宿迁一个地级市的问题,而是整个国家公共医疗投入不足和转移支付不力的问题。

  实际上,“医疗市场化”在中国是一个被妖魔化的名词,几乎成了“看病难看病贵”的罪魁祸首,实在比窦娥还冤。因为中国以前根本就没有过真正的“医疗市场化”,而只有医疗的“伪市场化”。即,在医疗资源的行政垄断下,政府与“公立医院”的利益纠缠不清,有效的市场竞争根本就没有展开。再加上,政府公共投入过低,医疗资源总体不足,且在区域间分配不公。这才是“看病难、看病贵”的真正根源。在这些问题没有解决之前,所谓市场化的“美国模式”或者高福利的“北欧模式”,都是十足的伪问题。公允地说,宿迁医改抛开了这个毫无现实意义的路线之争,而提供了一种难能可贵的改革实践。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